原神:拐個鍾離當老師

第145章 瞎寫16(2/2)

    雨棚下的陽光是珍貴的,溫暖的觸覺帶給雛菊它的信仰。

    有人說這個年代的人們已經沒有了信仰。以往繁榮的寺廟在時光的侵蝕下斷了煙火,沉寂,破敗,遺忘,最終推倒重建,變成高樓大廈。家中的佛像不知在何年何月消失的蹤跡,成為尋不回的記憶,成灰。

    的確,宗教的信仰被鎖在了過去,成為回不去的舊時代。時代在變遷,信仰終會改變。

    改變卻不意味著消亡。

    也許在人跡鮮至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個被高山襯得無比渺小的身影,對著寧靜碧藍的天空,露出疲倦卻愉悅的笑容。天空碧藍有飛鳥留下的痕跡。立於高山之巔的快樂,是他的信仰。

    也許在一間陰暗潮濕的地下室裏,有一個貧窮的畫家,在色彩絢爛的畫麵上留下點睛之筆。

    那堆滿地下室的作品是他的信仰。

    信仰是一種堅持,一種執著,一種刻在生命源頭的血性與堅強。

    隻有籠罩在信仰下的生命,才會散發耀眼的光芒。

    年華匆匆流去,帶走孩童的稚嫩。成長路上的我們,總喜歡回憶曾經純真的歲月,感歎如今的繁忙。百草園。

    魯迅先生心中兒時的仙境。總有找不完的樂趣,似上天給予孩子的巨大禮物,散發著自然無窮的魅力。碧綠菜畦,高大皂莢樹,鳴叫的夏蟬,肥胖的黃蜂,給了兒時的魯迅對於四季完整的認知;彈琴的蟋蟀,低唱的油蛉,豔麗的斑蝥和奇異的蜈蚣,繪出可愛生靈的活潑自在。即便是白雪皚皚的嚴冬,也阻擋不了魯迅孩童時期的那份稚氣。塑羅漢、拍雪人、捕鳥雀,天冷照樣玩得不亦樂乎。

    年幼的我們同魯迅先生一樣,不掛念任何,心靈純真無邪,像初春的河水,澄澈透明……記憶裏的童年,在樹林中度過——最愛家鄉成片成片碧綠的橡膠林,走在林子裏,頭頂的樹葉上布著密密的露珠,冰涼的霧吻著臉頰,微風愜意地環繞身旁,在高大的橡膠樹旁蹲下,樹根裏似乎隱隱透出膠樹汁液流淌的聲音,采一朵樹下的小花,嗅一絲芬芳,品一種自然簡約的美。樹腳下濕潤的草將褲子微微沾濕,帶來夏天清晨獨有的涼意,美美陶醉在其中……暢遊在自然裏,忘卻心中的煩惱。多想回到那段自在的時光。

    但我們終究要長大,終究得麵臨更多的挑戰和競爭,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正如魯迅先生走出百草園,開始艱辛的學習生活。與充滿生機的花園比起來,三味書屋給魯迅先生一種拘束的感覺。學習枯燥,禮節呆板,老師嚴厲。想擺脫這樣的生活,回到童年百草園的悠閑與快活。不過,魯迅先生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找到了小小的樂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蒙紙畫畫……都是在三味書屋學習時學到的小遊戲。艱苦的生活中一樣奏出了快樂的旋律!現在的我們也一樣,整天抱怨緊張的學習、激烈的競爭,覺得太累,想要回到從前那些自在的日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