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醫生的職場筆記

第2287章(1/2)

    前麵的車流如長龍一般堵著,偶爾才緩緩朝前麵移動一點點。我有些奇怪,好像前一段時間這座城市堵車的現象並沒有這麽嚴重,現在怎麽變成這樣了?

    我注意地觀察了一下前麵和旁邊另外一條道上的汽車,發現高檔車倒是不少,不過更多的卻是低檔的國產車。我頓時就明白這堵車的根本原因是什麽了——汽車製造業的發展與基本設施的投入不足。

    城市的交通說到底還是市場價值體係中的一環。

    如果價格不能起到平衡供需的作用,資源的利用必將發生浪費,這就是資源配置的扭曲。馬路上堵車,說明道路的供應和需求脫節,價格沒有起到作用。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看,必須使價格在道路供求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大城市的堵車現象日益嚴重,說“永不堵車”看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從經濟學的觀點來分析,這是可能做到的。隻要政策得當,在實踐上也完全行得通。

    在我們國家,人們一貫將免費使用道路當成天經地義的事。尤其在人們享受了幾十年的大鍋飯,對公共服務要收費更是難以接受。所以在開始實施用路收費的辦法時,大家都覺得不習慣。

    據說武漢新長江大橋開通後不少司機集體衝崗逃票,甚至用小刀劃傷收費工作人員的手。但集資借貸造路修橋,肯定要還本付息,不收費哪來錢付這筆開銷?既然大家都盼路暢橋通,收費也屬順理成章。時間一長大家慢慢地也把問題想通了。

    城市的道路收費問題和高速公路收費以及任何別的消費品收費並無本質的不同。隻是因為在實施上有困難,所以至今沒有采用誰享用誰付款的辦法,而仍舊用大鍋飯的辦法。所謂大鍋飯,即政府從廣大群眾中收稅,再從稅款中開銷造路的成本。於是少數用路的人本應該交的費,變成了所有納稅人的負擔。不像在美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都有小汽車,他們的收入也比較高,工資中拿出三分之一去納稅,也還算公平。現在叫中國的普通人納稅為別人造路,於情於理都不合。

    在城市中造路,成本非常昂貴。可是這樣的信息根本傳達不到用路人的頭腦中去。經驗告訴他們,用路可以像呼吸空氣一樣免費享受。如此巨大的信息扭曲造成了道路使用中的巨大浪費。

    所有使用道路的人中沒有哪一位曾想到他應該為用路而付費,每年還有幾十萬人準備買車,參加到免費用路的行列中來。

    這種狀態難道能夠長久維持下去嗎?我們不難想象,如果超級市場中有一種免費可以拿用的商品,不論有多少也會被拿得精光。現在道路堵車正是同樣的道理。

    市場經濟的奇妙之處在於:生產者和消費者能在價格上達成協議,從而保持供應和需求的均衡。用路收費之後,隻要價格合理就可以解決堵車問題。根據香港和新加坡的經驗,小汽車的擁有者為用路付費的負擔比維持汽車本身,如利息、折舊、維修、保險等的負擔還高出一倍以上。可以肯定,這將壓抑人們對小汽車的需求。

    不過我們的汽車工業部門對這一措施多半抱反對態度。他們的理由是汽車工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如果用路要付費,汽車行業將遭受近於致命的打擊,對我國宏觀經濟非常不利。

    有一點我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我覺得這一理由完全站不住腳。這就好像我們沒有理由叫國家免費供給錄音帶來保證錄音機工業的發展,或免費供給影碟來促進VCD機的發展一樣。汽車工業如果因此而發展受阻,正好說明了百姓對它的需求還不足以支撐它的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