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醫生的職場筆記

第2137章(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隨後,我借去和吳市長說話的機會低聲地問他道:“誰把這個女人叫來的?”

    他低聲地回答我道:“不知道啊,估計是餘勇吧。”

    我嘀咕了一句:“這個餘勇,搞什麽名堂嘛?”

    他說道:“沒事,不就是吃個飯嗎?老陳離開了,我們也不用太過緊張吧?”

    我不禁在心裏苦笑:老兄啊,你是不知道情況啊。可是我卻不能把有些事情講出來,不過我也覺得問題不是很大,反正就是吃頓飯嘛。

    喝酒的時候我詢問了工業園區所有項目最近的進展情況,餘勇都一一地向我做了回答。我聽了很滿意,“不錯。房地產開發的項目要抓得更快一些,爭取在下一個月就開始預售。”

    餘勇問我道:“馮市長,我們現在才開始搞房地產開發,我覺得風險倒是不大,但是今後呢?這房價不可能一直能夠穩得住啊?最近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究竟到什麽時候開始進行轉行業發展呢?最近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我心裏很沒有底。”

    我笑著說道:“你放一萬個心吧,我認為我們國家的房地產行業還會繼續朝好的方向發展下去的。”

    肖倩華隨即問我道:“馮市長,您為什麽這樣講呢?”

    我的心裏對這個女人有著一種極度的厭惡,但是我不能把自己對她的這種厭惡表現出來,我微笑著回答道:“要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首先要談到中國與西方國家關於家的概念的不同。比如美國,美國人的‘家’‘Family’,而不是中國人的‘House’,甚至也不是‘Home’,美國的Family強調家庭成員與親情關係,而中國人的家,相當於美國英語中的‘House’,強調是的房屋,而非家庭成員與親情關係。這也是美國人喜歡租房住,把房子看得比較輕,把家庭成員看得很重的原因,而中國人剛好相反,把房屋看得重,把家庭成員看得輕。中國人即使背井離鄉,老家的老屋早已經空無一人,但是,仍然把家鄉的那些老屋看成是自己的家,美國人則把家庭成員看成是自己的家,人在哪裏,家就在哪裏。我這樣解釋的話你們可能就明白是為什麽了。”

    吳市長點頭道:“很有道理。這說到底就是剛需啊。”

    我笑著點頭道:“對。這個問題說到底就是剛需。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剛需,所以房地產行業才會一直穩健地發展下去。也許在未來這個行業投資的價值不會太大,但是保值是沒問題的。”

    吳市長笑著說道:“那我到時候也買一套吧,不過我隻能按揭。手上沒有那麽多錢啊。”

    我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時候一位園區副主任問我道:“馮市長,我們可以買嗎?”

    我笑著說道:“當然可以,但是我們內部的人員都不能享受任何的特殊的優惠,免得到時候大家說不清楚。我還是那句話,千萬不要去貪圖小便宜。其實,一個人越是大氣就越能夠站得高看得遠,上天也就會給你更大的回報。”

    我隻能把話說到這樣的程度,因為我不可能讓鼓勵大家都去買,雖然我認為這個項目今後的風險並不大,但是如果我鼓勵了大家去購買的話,今後說不定會被人認為是為職工謀取非法利益。

    像這樣的事情就隻能讓他們自己去領悟了。我相信有句話所包含的真理:貧窮是一種罪惡。如果社會不允許你發財,這罪惡應歸於社會;如果一個人自己不努力,自己尋找不到商機,則這罪惡應該歸於你自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