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醫生的職場筆記

第1736章(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所以,現在我完全想通了,人生就應該生不足樂,死不足悲。莊子曾說過: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苦也!意思是說那些一味追求長壽的人,老得都嚴重腦癡呆了,滿嘴角流哈喇子,拉得屎尿滿床的,還堅持多喘幾口氣,何必呢?此外就是要明白有生就必有死這樣的道理。其實天地萬物都是有生有死的,何況是渺小的人。海龜一般被認為是比較長壽的動物,據說有上百歲甚至幾百歲,但比起植物來就小巫見大巫了。據說有龍血樹這樣一種植物,樹齡可達八千多年,是地球上最長壽的樹,這比得上莊子筆下的八千歲為春的大椿了。但這些和日月星辰相比又算得了什麽呢?任何東西都有自己的宿命,我們作為人也是如此。

    還有就是,我相信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這樣的說法,這句話出自莊子的《齊物論》,意思是生的同時你過去的形態就死掉了,而死的時候,你新的形態又開始出生。在道家的思想裏,天地萬物是在不停地變化,人由生到死,不過是從一種形態變化到另一種形態罷了。

    五代時有個得道之士叫譚峭寫過一本書叫《化書》,裏麵對物化的道理敘述很多,其中對生死一節是這樣說的: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複化為虛,虛複化為神,神複化為氣,氣複化為物。化化不間,由環之無窮。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他認為生死隻不過是自然變化中的一環。我們現代科學的認識也是這樣,試想倒退一百年,大家都在那裏?那麽再前進一百年,我們又都沒有了,又跑到哪裏去了呢。這短短的幾十年是唯一的一次嗎?生命絕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生我之前誰是我,我生之後我是誰?盡管科學現在已經這麽發達,但依然沒有辦法給我們一個圓滿透徹的答案。根據科學的說法,我們都是由各種叫做分子、原子的微粒組成的。那麽幾十億年前,地球還沒有形成的時候,熾熱的星雲在收縮凝聚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在哪裏?浩渺星雲中哪一些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是屬於我的?可是現在,這些原本無生命的諸多微粒卻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我們,有血有肉,有情有欲。這些微粒原本在哪裏?怎麽樣成就了現在的我們?每一天有多少分子或原子隨著食物、水、空氣加入了我們的身體,又有多少分子或原子隨著我們掉了的頭發、皮屑、汗水和其他排泄物離我們而去?這其中的種種不能不說讓我們覺得十分神秘和困惑。生命對我們真的隻有一次嗎?我們原本沒有生命,幾十年前沒有我們。可現在我們卻都是活生生的人。誰敢說這樣的機會隻有一次呢?宇宙的時間應該是無窮無盡的,沒有理由經過無窮的時間後我們的生命不會再生,曆史不會再重演。其實生命在自然界的無窮變化中,隻是非常短暫的一個環節,所以我們應該順應自然,享受每一個過程,沒有什麽是可以牽掛、恐怖和堅持的。

    所以,你一點都不要因為我現在這樣的情況感到難過,現在我反倒感覺自己很輕鬆了。作為人,這一輩子其實很累很苦,現在我天天都感到自己的肝區疼痛得無法忍受,如果不是這煙的話,說不定我早就被痛死了。死亡其實就是一種解脫,死了也就不會再遭受這樣的罪了。兒子,你去把你媽媽叫來吧。我也趁這個時候抽支煙。太痛了。”

    我看著父親,發現他金黃色的臉上真的是一片安詳,此刻的我的心裏紛繁複雜,不知道該再去對他說些什麽。以前我當醫生的時候去安慰自己的病人那是常事,而且也能夠說出自以為可以讓病人感到輕鬆的話語來,但是此刻我才發現,當麵對自己至親的親人時,要說出那樣的話來竟然是如此的困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