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醫生的職場筆記

第1339章(1/3)

    我沉默不語。

    於是,他開始給我講蕭何這個人——

    蕭何是漢朝初年的丞相。諡號“文終侯”,漢初三傑之首。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

    泗水沛縣人,也就是現今的江蘇沛縣。曾任沛縣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職,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鹹陽,蕭何把相府及禦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布情況。項羽稱王後,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然後與項羽爭天下。為此深得劉邦信任,被任為丞相。

    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後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才幹證明蕭何慧眼識人。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征收賦稅,供給軍糧,支援了前方的戰鬥,為劉邦最後戰勝項羽提供了物質保證。西漢建立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封他為侯。後被拜為相國。劉邦去世後,繼續輔佐惠帝。蕭何病危時,舉薦曹參接替自己,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性。但是他也幫助呂後,錯殺韓信.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這顯然在他光輝的一生中無疑是個敗筆~!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其實名人並不比我們的境界高多少,隻是做了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事罷了,也正因為如此,也就足夠了。.

    第一我要說的是蕭何之識。識,也就是見識,眼光。有見識,有眼光,也就能品評,會鑒賞。“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風塵俠妓巨眼識英雄”等等,便是這種傳統的典型範例。

    一個豪傑之士,所鑒賞的對象就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鳳毛麟角般的天才或英雄。對於這種天才或英雄,不要著眼他的現在,而要展望他的未來;不是盯住他的現實性,而是瞄準他的可能性。

    說起蕭何所賞識的天才或英雄,我們當然首先想起韓信。韓信墓有一幅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兩婦人”指的是“漂母”和呂後,“漂母”賜飯,保存了韓信的生命,呂後設計,斷送了韓信的生命,所以說“存亡兩婦人”。“一知己”就是蕭何。韓信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生死一知己”的意思是一樣的。由於蕭何的巨眼識才,強力推薦,韓信才得以施展胸中抱負,所以蕭何可謂韓信的知己。“蕭何月下追韓信”與“伯牙摔琴謝知音”可以相提並論,都是千古佳話。

    韓信能夠施展才華,功成名就,一靠蕭何的見識與眼光,二靠蕭何的動動嘴皮,發發議論。古人有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蕭何之賞識韓信,眼光是如此的敏銳,判斷是如此的準確,挽留是如此的誠懇,推薦是如此的不遺餘力,盡矣,至矣,不可複加矣!作為一個世間“不常有”的“伯樂”,難道竟會遜色於韓信這匹“千裏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