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外盜墓王

第6章 傳國玉璽(2/2)

    其中,有一件密封的傳世之寶,那便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玉璽,正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兩千年來,一直被世人看作是王朝正統的象征。

    自秦朝起,傳國玉璽在曆朝曆代中流傳,一直到了隋朝,隋煬帝被弑於江都,蕭後攜皇孫政道帶著傳國玉璽遁入漠北突厥。

    十二年後,唐朝大將李靖率軍討伐突厥,重新找到傳國玉璽,並在大唐曆代帝王中流傳,一直到五代後唐時期,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

    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此後宋元明三朝都有傳國玉璽的消息,但經過鑒定,均為贗品。

    清兵入關之前,多爾袞征討察哈爾國,得到傳國玉璽獻於皇太極。

    這件事在史學家中有很多說法,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傳國玉璽為贗品,是皇太極故意演了這麽一出戲,做給天下人看,表明皇太極是天選之子,應得天下。

    在得到傳國玉璽八個月後,皇太極就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關於傳國玉璽,趙悟空給出了一種新的說法,他祖上見過真正的傳國玉璽,而這傳國玉璽並不是多爾袞獻給皇太極的,而是在多爾袞墓中發現的。

    多爾袞可謂是大清朝入關的功臣,不誇張地說,他是順治一朝的常務副皇帝,在順治帝登基和入主中原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順治帝也給了多爾袞諸多特權,見君不拜,臣工列班跪送等等。

    多爾袞更是被順治帝稱為皇父攝政王。

    別的不說,在滿清王朝,單純一個見君不拜就已經是莫大的特權了,舉個例子,清同治帝19歲染天花駕崩,死的時候沒有子嗣。

    慈禧立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為皇帝,是為大清光緒帝。

    親爹醇親王奕譞在見兒子載湉的時候,也得行跪拜之禮,上奏折也得自稱“奴才”。

    由此可見,順治帝給了多爾袞多大的特權。

    要不是多爾袞打獵時跌下馬摔死了,以後的大清國不一定是誰的呢。

    多爾袞死後不久,順治帝也反應過來了,哎,不對勁呀,我皇叔多爾袞是不是和我媽搞破鞋了?

    這不是給我老爹皇太極戴綠帽子嗎?

    臥槽,那我豈不是認賊作父?

    罪過罪過。

    於是乎,順治帝下令挖了多爾袞的墳墓,暴屍荒野以表懲罰。

    尷尬的是挖墳的時候,多爾袞的墓中出現了傳國玉璽。

    順治帝都懵了,哎,不對呀,傳國玉璽當年不是獻給我老子了嗎?

    這又是什麽東西?

    仔細一想,順治帝也想明白了,當年多爾袞征討察哈爾國的時候,確實得到了傳國玉璽,可多爾袞這小子心眼多,弄了個假的獻給了皇太極,皇太極就在乎傳國玉璽這個名,是真是假不重要。

    事已至此,順治帝也沒法將真相公之於眾。

    因為沒法說,說多爾袞墓中的傳國玉璽是真的,那就是向天下人宣告自己老子當年被騙了。

    所以,順治帝隻能吃了個啞巴虧,將真正的傳國玉璽封藏在紫禁城古董房。

    聽到這,我更是一臉懵逼,問道:“猴哥,你這又是嫂子,又是小叔子的,都快給我聽硬了,這傳國玉璽和你們老趙家有什麽關係?”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