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第1959章 臉麵問題(1/2)

    謝長居是在八六年承包了石家莊一個手扶拖拉機廠,然後轉產生產小四輪拖拉機。

    這又和萬峰有吻合的地方。

    他當初造四輪子的時候就是把窪後一台手扶拖拉機拆了改造出來的。

    謝長居的企業起先也還不錯,每年也能賣個三千五千台的,也能混個千多萬的銷售額,百八十萬的利潤。

    但是從九一年後經營就不怎麽太景氣了,主要就是四輪子拖拉機生產的廠家太多了,幾乎各個省都有,有的省甚至還有兩三家。

    它們本省沒有能力消化了就往外省滲透,自然就發生了價格戰。

    這樣本就不高的利潤被越攤越薄。

    謝長居一看這不行,要不就進行產品升級轉行做大馬力拖拉機,要不就轉行。

    就在他們舉棋不定的時候,無意就知道了南灣摩托要轉讓摩托車生產線的事情。

    他們幾個核心一核計,轉行做大馬力拖拉機的投資不一定會比投資摩托車少,而且市場需求有多少還不好預測,不如幹脆就把這條線接過來幹摩托得了。

    反正都是造車,摩托車還少好幾個軲轆。

    就這麽決定了,多少有點算是拍屁股做出的決定。

    聽完謝長居造摩托的原因,萬峰的臉那是相當的精彩。

    這思路越發地和自己相近了。

    現在車間也看了,生產線也看了,下一步就該談談實際的東西了。

    萬峰把謝長居三人帶回自己的辦公室。

    遞煙倒水後,萬峰說道:“現在也該討論一些實質的問題了,做一款摩托車可並不是你們在流水線上看到的那麽輕鬆,這關係到上千個部件的生產和物流,你們既然要幹摩托車,這些你們都考慮好了嗎?”

    “我們來時已經做了方方麵麵的調查,零部件我們可能不具備全部配套生產的能力,這些隻能寄希望從你們這裏選購了。”

    也隻能這樣了,張石阡當初也是這麽幹的。

    “雖然我可以通過我的能力讓這些配套廠家給你們和供應南灣集團一樣的價錢,但還是會多出運輸的成本,如果產量上去了成本也高不了多少,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那麽萬總,咱們談談你轉讓生產線的價錢吧?”

    萬峰思考了一下說道:“整條生產線加整車的技術轉讓,八百萬!你們看看能不能接受。”

    萬峰自認自己要的價錢並不高。

    國內南方雅馬哈公司上馬的30萬台90CC發動機項目投資額就高達3500萬,還沒有關鍵的技術轉讓。

    金城摩托廠采用全進口數控CNC機床加工中心建立的FMS生產線,花費了一個億的真金白銀,雖然這是一條60萬台的線。

    同樣也沒有關鍵的技術轉讓。

    雖然南灣轉讓的隻是一條二衝程的AX100線,但是卻包含了整車所有技術的轉讓,八百萬的價格真心不貴。

    萬峰當初買條五萬台的線還弄到家還花了將近六百萬呢。

    他現在這可是二十萬台的生產線,而且已經升級成了柔性自動線了,就憑柔性自動線這一條就值千萬。

    “萬總!我們知道你這個開價確實不高,但是我們是剛創業,我們除了自己有一些錢,其餘的都是在銀行裏貸款,這要不是市裏主管領導支持,我們根本就幹不起來,您看能不能再給我們優惠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