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第1223章 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1/2)

    諸勇開始匯報這半年來的南灣廠的業績。

    從農用運輸車的生產銷售利潤說到了摩托車。

    農用運輸車的業績基本還是非常穩定的,這半年合計生產了六千多輛,實現利潤六百餘萬元,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而到了摩托車這裏就火爆了。

    設計能力五萬台產量的生產線幾乎在滿負荷生產,這半年來一共生產了兩萬多輛摩托,依然供不應求。

    實現淨利潤兩千幾百萬元。

    匯報完了這些,諸勇又開始訴苦,原來真正讓諸勇叫苦的是出席縣裏市裏的那些表彰大會,以及麵對各個級別媒體的采訪。

    “這多好呀,你現在在紅崖縣或者渤海市也算是名人了吧?”

    “我可不願意當這樣的名人,你最好找個人來應付這些差事。”

    也是,應該安排一個專門的人專門來負責和這些媒體打交道,就像國家有部門發言人一樣。

    “大舅,你說把閆淩找來讓他當咱們南灣廠的發言人怎麽樣?專門讓他應付那些記者,咱們一年給他三萬兩萬的報酬。”

    “啥!給報酬?那你這報酬還是給我吧我來應付。”

    你看這事兒扯的,怎麽一車到錢上性質就變了呢?

    “李達他們仿製生產線的進度如何?”

    萬峰很清楚他現在手裏就是有一百萬的年產量生產線,摩托車也照樣供不應求。

    從現在起一直到十年後的九七年,摩托車都屬於是奢侈消費品,國內的普通家庭根本就消費不起。

    但是摩托車它就是一輛不給你剩地賣出去了,也不知道都被什麽人買去了。

    “李達帶著技術人員仿製的一條五萬輛的產品線還差一些核心的地方,估計到年底才能完成。”

    “這回陳道不再走了,有他在估計進度還能快一點。”

    “陳師傅再不走了?這可是個好消息。”

    “大舅,那些毛子在這裏怎麽樣?”

    “還行,毛子原本是很懶散的,但可能是被咱們的人感染了,現在也是蠻拚的。那些跟著他們學習的青年人現在除了能嫻熟地使用那些機床外,還能做到一些比較複雜的保養和維修了。”

    對這一條萬峰很滿意,這就是萬峰請他們來的原因,你連機床都教不會要你們來幹啥。

    “哎對了,他們的工作期限到月底就到期了,我還犯愁怎麽辦呢?正好你回來了。”

    “那他們有沒繼續留下來工作的意思?”

    “大多數都有繼續留下來的意思。”

    萬峰點點頭。

    “我進車間去看看。”

    萬峰從辦公室出來,到後勤部要了一套工作服換上,然後很像那麽回事兒地走進車間。

    發動機生產車間裏的衛生條件控製的是比較嚴格的,萬峰就沒進去而是直接進了裝配車間。

    裝配車間裏溫暖如春,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忙而不亂地工作著,一個個程序一個個部件被有條不紊地安裝到車架子上,到了流水線的終端一輛嶄新的摩托車就下線了。

    下線的摩托車在經過測試後就進入了包裝環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