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917章見異思遷(1/2)

    燕京城,皇宮。

    辰淩夜裏仍在批閱奏折,現在終於體會到做君王的苦衷和不易,要做一個好皇帝,明察秋毫,日理萬機,真的不容易。

    如果要做一個昏君,真的太簡單了,每一天都充滿著各種誘惑!

    後宮佳麗、權勢滔天、金碧殿宇等等,很容易讓一個人虛榮起來,喪失鬥誌。

    難怪古往今來,曆史上四百多個皇帝,有作為者,卻寥寥無幾,在有作為者中,還分出一半過猶不及,一心做大事,卻勞民傷財的皇帝。

    比如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的,就是其中代表。

    秦始皇自稱功蓋三皇五帝,統一天下,卻不讓百姓休養生息,濫用民力,為大秦的覆亡,埋下滅亡種子。

    漢武帝雖然算是一代明主,可是一生征戰,揮霍無度,晚年貪戀長生,使得西漢近百年積蓄的國庫,全部消耗一空,成為西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隋煬帝更不用說了,開鑿大運河,修建洛陽,三征高麗,雖然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朝廷證據,加強穩固東方,解決外患,但是時機不對,過猶不及,讓天下百姓吃盡苦頭,也是亡國暴君的典範。

    這幾位,不論功過是非,都是曆史上留下大功業的君主,影響後世無數人,而昏庸無能之輩的皇帝,就數之不盡了。

    辰淩吸取這些教訓,不敢沾沾自喜,仍勉勵自己,要完成統一。

    這些日子,齊、趙之地偶有舊勢力造反者,但很快被鎮壓下去,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分了土地,輕徭薄稅,休養生息,物資豐富,在華夏國內,沒有對待亡國之遺民的態度,讓他們沒有抵觸之心,融入這種多民族大家庭裏。

    “懷王已中計,爭取促使楚國與秦、韓斷交,攻巴蜀之後,與懷王一起北上!”

    辰淩看到蘇秦派人加密,通過鷂鷹送回燕京情報站的密函,微微一笑,這個蘇秦不愧為張儀的師弟,連計策都如此的相近。

    他看過曆史,當然知道,楚懷王曾中過張儀的計策,與齊斷交,親自去往秦川結盟,結果被秦軟禁了起來,現在造化弄人,很快又要發生了楚懷王的身上,隻是這次縱橫家,換成蘇秦了。

    “屈原倒是個人才,不知能否勸到華夏國來做官!”辰淩對楚大夫屈原的印象不錯,加上曆史的愛國形象,讓他有些惜才。

    其餘兩個軍情大事,分別來自魏國和楚東海岸的海軍陸戰隊,一個在圍困大梁,一個在隨時準備攻打楚國沿海重鎮,直搗壽春,最快的速度拿下楚國一些大成邑。

    “秦國,還有一個強國西秦,隻能放在最後收拾了!”

    辰淩沒有把握對秦開戰,那將是一場最激烈的大戰,畢竟秦國有函穀關、秦嶺、黃河等天險,沒有五十萬大軍強攻,難以徹底滅亡秦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