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905章立國華夏(1/2)

    翌日大朝會,辰淩身為燕王,君臨前朝,俯視文武百官,由於祭祖和變製兩件大事,各郡縣一把手都被調回京城,接受最新朝綱王令。

    “君上萬歲萬萬歲!”

    足足三百多文武大臣,朝拜了金殿之上,巍峨端坐的燕王,充滿敬佩之意。

    “眾卿平身!”

    “謝君上--”

    羅衣官服的摩擦聲,在大殿內響起,三百人站立起來,按預定位置站好。

    辰淩環視下方,擺出了君王的威嚴,聲如洪鍾道:“祭祖完畢,神龍出水,代天立命,吐言庇佑,這是我大燕將興之兆,寡人決定,更改姬氏大燕諸侯國,為華夏國,寓意囊括中原,自夏商周之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室衰微之後,演化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大小百餘諸侯國,相互吞噬,征伐不斷,戰亂已久,民心思定,寡人願替天行命,統一各諸侯,建立華夏國,不分彼此,成為一國之民,讓天下不再有戰亂,讓百姓歌舞升平!”

    燕王的一番話,如洪鍾暮音,震得群臣腦子一陣嗡嗡晃動,驚訝無比。

    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左傳》“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一語,華、夏同義反複,華即是夏。

    “華夏”一詞聯合起來,自古至今,都代指中原、古中國。

    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下遊一帶的華山與夏水之間分布著許多部落,比較重要的有後來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等。炎、黃兩部落融合成的“華夏民族”,即為炎黃子孫。

    燕王以‘華夏’立國名,可見其雄心壯誌,氣吞山河的霸氣,統一九州之心,更加堅定,使得人心振奮,眾誌成城,對燕王佩服無比!

    除樂毅、劇辛、範睢等少數重臣外,大部分官員還不知要更改華夏為國號,所以在朝廷上,激動萬分,甚至一些燕國傳承數百年的老族名士賢者,控製不住,滿臉淚流。

    幾乎所有的人,都讚同此國號,大氣磅薄,承載國運,受天庇佑,而且還能減少六國遺民的抵抗和排斥,如果以‘燕’為國名,就會遭到秦楚魏韓趙齊六大諸侯國百姓的強烈排斥,感覺自己成為亡國奴,被燕國駕馭和欺辱!

    但是燕改為華夏,六國的百姓就會在心理上給自己一個解釋和說辭,自己是諸侯子民,更是華夏子孫,組合在一起,沒有那麽多的高低之分,抵抗之心就淡許多。

    哪怕明知有些自欺欺人,但是百姓最關心的永遠是溫飽和生活,氣節這東西,屬於士子和讀書人、習武人常掛在嘴邊,百姓是隨波逐流的,隻有不壓榨太狠,民不聊生,否則都樂圖安逸、得過且過。

    讓許多人都認為,燕改華夏,是為了取周而立,並非要消滅他們諸侯子民,淪為奴隸,以後各地百姓也成為華夏族人了。

    接下來,樂毅捧著政事堂起草的變法議案,以及新的官品製度,任命名單等,呈遞給君上,其實這些文件,提前辰淩已經閱讀,並給出自己的意見,重新更改過,現在在朝堂上隻是走一個過程,蓋上玉璽王印,賦予其合法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