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734章密訪故友(1/2)

    燕京城,皇親貴爵的街區,規劃整齊,車水馬龍,比普通百姓的住宅區還豪華、氣派一些,封建傳統貴族的思想,一時半刻是無法扭轉的。

    範府邸,閣樓長廊下,範睢正與一位儒士打扮的男子對飲。

    一池水塘,被秋風吹得落葉飄浮在上,漣漪圈圈,池塘內,荷花早已凋零,連根須都枯萎下去,一些綠油油的水草在池水邊上,幽冷灰暗。

    院落內,有四五棵梧桐樹,與假山水榭相互襯托,使得庭院內的精致增添幾分優雅。

    範睢對麵的男子,四十多歲,一身團花交領的儒衫,臉龐方正,頭戴折角紗巾,衫是上好的棉布,正是他的昔日摯友,鄭安平。

    當初在魏國,範睢等人落魄的時候,俸祿不高,生活貧困,很多時候,都依靠鄭安平來救濟,因此範睢等人,以前對他很是感激,後來也是由於他的引薦,使得辰淩與眾士子相識,後來帶往燕國,才博得了好差事。

    如今鄭安平在魏國黨爭漩渦中被波及,充當了魏鈺一方的政治犧牲品,背了黑鍋,無法在魏走仕途之路了,於是就來到了燕國,投奔範睢一脈。

    “範賢弟,這次老哥在魏被內鬥波及,難以立足了,打算留在燕國,日後還要賢弟多加撫照了。”鄭安平半玩笑半認真地說道,臉色不變,其實心中還是有些尷尬的。

    曾經的小弟,如今在燕國可是赤手可熱的肱股權臣,如果有他推薦,自己擔任一個部門的中郎、侍郎、卿士等都很容易,而且在燕國,魏人過來的熟人還有一些,很容易組成一個小勢力圈,不受本地燕貴和其它趙圈、齊圈等欺負。

    鄭安平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在任何一個諸侯國的朝政中,總會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那就是利益團體不同,目前燕國發展勢頭很好,又求賢若渴,引得天下名士趨之若鶩,自然會形成不同的小團體。

    比如,樂毅和劇辛等來自趙國,很容易關係走得近些,後來的趙國士子,為防止朝政中有人故意打壓,尋找歸宿感,自然以這兩位重臣為核心,代表著他們團體的主心骨,發出一致的聲音。

    再比如,蘇代、鄒衍來自齊國,形成小齊圈,郭隗、淳於臻等人都是燕本地人,祛除了舊貴宗族之後,他們又儼然成為燕圈的核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政如此,天下亦如此!

    範睢笑了笑,沒有立即表態,親手為鄭安平斟了一杯酒,問道:“鄭兄來燕北上,可曾大搖大擺,引人耳目?”

    鄭安平楞了一下,搖頭道:“沒有,我在魏國官職不大,又非名士,即使出了大梁城,也沒人注意。”

    “到燕之後,第一個就來到我府上的?”範睢又問了一句。

    鄭安平被他莫名其妙的問題搞得有些心虛起來,暗想:他為何這樣問?都說有寒門庶人,獲得高位重權之後,往往會排斥曾經的夥伴,不願意泄露當初他未發跡前的窘態、糗事,落魄的形象。

    難道範睢不願意見自己來燕國相投?還是覺得看到我,就會想起當初鬱鬱不得誌的他自己?

    “第一個來見的範賢弟,畢竟當初你我最熟,拜訪過賢弟,我再去探望其它魏籍袍澤同僚。”鄭安平小心翼翼地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