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700章兩年(1/3)

    齊國複辟了山河,秦國重掌了失地,趙、魏、韓各有所得,也算滿意,唯有楚國損兵折將,十萬楚軍都折損在這次伐齊中,不過事後還大著臉來要賠款,仿佛事前要毀約,加大剝削的不是它一般。

    但是齊國暫時沒有與楚國翻臉的實力,不想楚國再聯係其它幾國,對齊動武,比較現在恢複經濟,安置百姓,重振超綱,整頓國防才是當務之急,給楚國的賠款並不多,所以也沒有矢口否認。

    六國達成了協議,交換了和約,已經到了年底,中原終於迎來短暫的和平期。

    燕國這次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卻達到了削弱鄰國強齊的圖謀,事後又出售給齊國一些糧草,救濟齊國缺糧的難題,使得齊國人對燕國都有了好感,一些投奔燕國去的難民們,不少就留下來,被安置在一些城郭外的村野,許諾開春後會分配一些田地,發放農具,可以放心生存下來。

    就這樣,三四十的齊國難民,見到燕國民風務實,社會和諧,有七八成的人都表示願意留下來生活。

    七雄得到了重新洗牌之後,實力的順序被重新劃分,依次是秦、趙、魏、楚、齊、韓、燕,齊國從第二位跌落到第五位,而燕國雖然最近一年半推行變法,但是畢竟時日尚短,而且地處一角,六國仍未放在心上,所以還把燕國放在末位。

    辰淩得知這個排名後,沒有絲毫不悅,反而有些慶幸,排在末尾,暫時不會引起六國的威壓,隻要再給他兩三年儲備,就能在中原各諸侯國內創建許多工坊和商會,異地組裝和出售燕國的商品,經濟壟斷,將會大大擠破六國本就很微弱商業體係。

    而且辰淩相信,兩三年之後,燕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會超越其它六雄,成為第一位,軍力也會飆升,騎軍籌備妥善,火藥研製出來,就是對東胡用兵的時候了。

    七國各有掣肘,沒有發動大規模衝突,當然邊境小規模戰鬥還是不可避免,總體來說,相安無事,都在忙著鞏固底盤,發展經濟,修築城牆等,春去秋來,兩年的時間過去了。

    在這兩年的時光中,燕國抓住了戰略機遇,變法更深入,興工商,重文教,扶農牧,大修水利,開墾荒田,改造農具,提高物質、生產資料等,給各行各業製造大量的盈利機會。

    這樣一來,鄉野民眾,豐衣足食,存糧富裕起來,有了自己的鐵農具,如鐵鍬、曲犁、鐮刀、斧頭等,以前燕國鄉野農夫,用的都是青銅鈍器,甚至石斧等,耕種效率低,浪費很多人力、物力,如今生產工具改善,耕種麵積大幅度提高,糧產也豐富了。

    在經商方麵,效果最明顯,其它諸侯國內都是“重農抑商”的政策,簡直工商業發展,而燕國卻鼓勵和保護工商業,尤其是經濟命脈,全部操控在國家手裏,紡織、造船、軍工、陶瓷、磚窯、煤礦、鐵礦、印刷等等,都是國家控股,民辦的手工業如養蠶、種棉、絲織、製筆、牙刷等小東西,由私人商賈經營,市場空前活躍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