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677章破胡騎兵(1/2)

    三萬燕軍結成陣勢,訓練有素,這是秦開在東胡待了八年,研究草原遊牧的民風還有衝鋒作戰時候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排列騎兵,對於遊散奔騰的東胡鐵騎,有很大的破壞作用。

    遊牧部落的勇士,都是牧民,老少婦孺皆能馬背上作戰,因為他們與生俱來就是與牲畜和馬匹打交道,沒有人不會騎馬,而且草原人食肉,整日馬背上顛簸,如同江水邊上的人會遊泳一樣,都是長期訓練出來的,不是旱鴨子能比的。

    東胡人久居苦寒之地,身體彪悍,冷血嗜殺,骨子裏有貪婪和野性,畢竟在戰國時期,草原民族的意識形態還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逐漸過渡時期,沒有中原那些禮俗和文明。

    每個遊牧勇士都很凶悍,聚則成兵,散則為民,機動性靈活,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草原將士百分之八十,都不是正規常備軍,平時都在放牧,不會聚在一起訓練軍陣等,打仗時候,完全憑借著一股狠勁,借助騎兵的優勢,狠狠地衝鋒過去,壓垮敵人的氣勢和陣腳。

    秦開針對這樣的弱點,特意製定了幾種野戰陣法,騎兵排列成偃月狀,如刀鋒一般,一層接連一層,不像東胡騎兵那樣散落,各跑各的,完全沒有配合。

    “鏘鏘--”

    兩股鐵甲洪流撞擊在一起,猶如潮水拍打在岩石上,頓時掀起浪花無數。

    隻見燕軍騎士與東胡騎兵先鋒撞擊在一起,根本來不及出招,直接戰馬衝撞,人仰馬翻,雙方先鋒陣腳都開始出現紊亂,畢竟前麵倒地一片,影響後麵騎兵的速度。

    由於東胡騎兵沒有什麽陣型,都是靠著個人的勇武在向前衝,口中呼喝著罵聲、叫囂聲,各自為戰,這樣一來,如此密集龐大的人群,如果不指揮有度,調配得當,很容易自亂陣腳。

    燕軍一手抓著馬鬃,雙腿緊緊箍住馬鞍,手持一杆血紅長纓槍,高品質鐵打造的三棱槍刃上,血槽宛然在目,閃著猙獰的幽光,有利於馬背衝殺。

    即使前麵的兩排先鋒倒地,但是後麵的隊伍,仍陸續跟進,前仆後繼,保持著隊形,剛一交鋒,燕軍就從東胡隊伍的撕破一個豁口,然後也不顧停留廝殺,而是繼續保持著陣型向前挺進,很快,偃月陣鑲嵌進了胡人的隊伍中,猶如一把鐮刀割進了麥草地中,所向披靡。

    “噗噗--”

    “哢嚓--”聲不絕與耳,那是長槍貫入馬屁人體的血肉之軀時,發出的聲音和被巨力折斷的聲音,馬上的騎士在慘叫,落地的騎士,轉眼被鐵蹄踩成肉泥。

    一杆杆長槍瘋狂地衝刺著,無情地撕裂骨肉,便如戳西瓜一般,每道寒光刺過,便是鮮血飛濺,碗打得血窟窿。

    大混戰開始了,弓箭、投槍等遠程攻擊武器全部失去了作用,所有的認隻能抄起刀槍劍戟尋找著對手肉搏,人頭滾地,斷肢橫飛,驚心的慘叫,動魄的蹄聲,儼然是人間地獄、修羅殺場。

    燕軍負責衝鋒的將領姓羅名信,年僅三十,血氣方剛,手持長槍,勁氣如山,又借著駿馬衝擊的強大力道和自身的腰力、臂力,人馬合一,率領著鐵騎軍勇往直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