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649章體恤部將(1/2)

    衛繼業的大兒子,衛浩,三十多歲的壯年,留著短須,整個人雄壯威武,一身戎裝,顯得有幾分英雄氣概,由於其父戰死,國仇家恨交織,他自然不希望就此投降。

    “國君,請相信微臣,暫時還不是求和的時候,雙方將士廝殺正烈,還不是適合乞降,再等等,如果城下衛軍久攻不下,傷亡慘重,末將便可領軍出城衝殺,一旦衝垮魏軍的陣腳,大軍出城掩殺,兵敗如山倒,魏軍武卒也會落荒而逃,那時便是國君退守南岸的時候,如果城池危機將破,我們再罷戰投降不遲,賭一次,東山再起,國君千萬要三思慎重啊!”

    衛嗣君聽到這番肺腑之言,氣血激昂,的確,此時乞降,城內還有六七萬將士,半年糧草,數十萬口百姓,榮華富貴,還真舍不得啊,隻要有一線機會,都不會放棄高高在上的君王之位,成為階下囚。

    其它文官聽到這裏,也都不在辯駁了,如果真如衛浩所說的那樣,退守黃河以南,收複失地,苟延殘喘,畢竟還是衛朝廷,他們還是衛臣,總比亡國要好,這關乎自己的命運、官爵、家族興衰等,值得一賭,如果失敗了,立即勸主投降,仍能保住性命。

    衛嗣君見文臣武將達成一致的意見,也欣然同意了這個提議,當場冊封衛浩為上將軍,子承父爵,全權負責城陽的防禦和擊敵。

    衛浩謝恩之後,快步出了宮廷,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插親信,握住城內的軍權,殺父之仇,不能不報,滅國之恨,也不能無視,衛浩心中想著,即使城破了,也要讓辰淩付出血的代價。

    城外的攻城戰持續了一日,黃昏時候,開始金銘退兵。

    經過一日的激戰,魏軍損傷了一萬五千人,不過以魏軍武卒的驍勇,還有攻城器械的充備,也使得守軍達到八千多的傷亡,守軍以城池的地利,依舊損傷近萬人,不得不說,魏軍作戰的英勇。

    四麵魏軍退回營地,士兵們立即開始喘氣休息,一天的惡戰,徹底打出了血氣,對於這些男兒來說,都覺得本路人馬驍勇無畏,沒有給大帥丟臉,沒有辱沒魏國第一英雄麾下將士的招牌。

    辰淩一回營帳,就派人傳達各營,安排好傷員和防禦後,各營主將趕來帥帳議事。

    今日一戰,魏軍十分凶猛,盡管沒有破城,但畢竟吃虧不多,數次險些攻占城頭,但都被滅殺了,因此各路主將來到帥帳的時候,並沒有多氣餒。

    不過,辰淩心裏清楚,這樣的攻城,不能持久,剛開始還能拚著一鼓作氣,但是再而衰,三而竭,拚殺一段時間下去,士兵傷亡越來越慘重,對於他們心目中的主帥的英雄形象就會動搖,如果最後仍不能攻克,士氣渙散,也就完了,不至於引發嘩變,但逃兵的現象就會出現。

    畢竟軍人也是人,保持著鐵血無謂的氣勢,攻如破竹,無往不利,那麽將士們即使知道衝上去會死掉一批,但為了勝利,為了報答主帥之情,都會選擇義無反顧,但是,一直受挫,軍心動搖,軍人那種無畏心情就會改變,甚至變得怕死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