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564章一夜難忘(1/2)

    澹台清兒盯著齊國,半晌不語,蛾眉輕蹙,眸光閃爍著一種睿智,隻不過這種智謀,是在考慮如何絆倒齊國這個泱泱大國。

    半晌之後,玄女繼續說道:“齊國乃富國,在討伐之前,必須要把齊國搞窮,齊國一直沒有大變法,舊族勢力膨脹,盡管稷下學宮,人才濟濟,可惜隻做學問辯論,貴族並不同意那些人為官,就是因為外來勢力會衝擊到本土的頑固舊族。”

    “可以派一位縱橫者或法家人物,如蘇秦師兄,在數年後入齊,說服齊王進行變法,名為齊國圖強,實則攪動齊國內亂,把貴族折騰起來,使外來士子新貴與舊貴族衝突,消耗內在元氣,然後通過一些變革,自縛手腳,再挑起它鄰國魏、楚、趙與齊國的矛盾,坐山觀虎鬥,把齊國的國力耗空。”

    “本來齊國就富在表麵,對於兵戈軍備方麵並未像秦、趙、魏一樣凶猛,機會成熟,借助聯軍之手,先挫敗齊國主力,然後燕軍再大舉入齊,再對齊正式作戰。”

    辰淩聞言一驚,這一番計謀不可謂不毒辣,高瞻遠矚,在曆史上,燕昭王勵精圖治三十年後,抓住齊國吞宋的契機,煽動了趙、魏、韓、楚,組成五國聯軍,進攻齊國,六方投入近百萬大軍激戰於濟西,齊軍大敗,盟軍獲得大勝利

    由於齊國沒有山險阻隔,無法同時阻擋五國的聯軍攻擊,加上蘇秦在齊國數年的破壞,調離了不少齊國的守將,使得政令不通,阻抗時候難以指揮一致,很快就被盟軍攻克,主力殆盡,後方守城基本都是鄉勇之兵,屬於戰國服兵役的地方軍,平時訓練少,非對外作戰的正規精銳大軍,因此前線大敗之後,被樂毅帶燕軍,一鼓作氣攻下七十餘城。

    後來燕軍直入都城臨淄,並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燕昭王封樂毅為昌國君,燕國至此達到鼎盛時期,當時齊國僅剩莒、即墨仍在堅守,樂毅圍城,三年不下,昭王死後,剛剛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齊將田單的反間計,撤掉樂毅,由騎劫掌軍攻城,結果仍久攻不下,卻中田單的火牛陣,身死軍敗。齊國趁勢收複所有失地,樂毅伐齊之功盡失。

    樂毅解職後,燕惠王企圖將他召回都城,而樂毅擔心被殺,遂投奔了趙國。

    這一段曆史,與玄女之計隱然有幾分相似,越來越讓辰淩覺得暗暗吃驚,這樣的一位女子,縱橫捭闔,對天下形勢,一個國家的利弊,盡數了然在心,她要對付哪個國家,總會一針見血,幾乎致命之策。

    辰淩暗自僥幸,幸虧他早來一步,與澹台清兒達成共識,讓她偏重燕國一方,倘若為敵,隻怕真是一個大麻煩,生死大敵啊。

    澹台清兒又道:“借助盟軍先下齊國,然後燕國迅速占領齊國,部署好防禦工事之後,安撫當地百姓,然後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趙動兵,一旦能滅亡戰國,打開兩側的通道,往西占據太行之險,往東到渤海之地,盡歸燕國,到時候麵前就是魏國,與此同時,秦國、楚國、韓國見勢不妙,驟然驚醒,必然會聯合在一起,向魏增兵阻擋燕軍南下,那時候,才是最為關鍵之時,不過,那是二十年後的事,時局多變,等到統一戰爭爆發後,清兒會提前往燕國,協商大計,共謀天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