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559章絕對國力(1/2)

    辰淩鎮定下來,開始被玄女的驚才豔絕動了本心,一直都無法擺脫出來,現在一番滔滔不絕的言辭,讓他重拾了信心,不再覺得低人一等,學問不足,而是與玄女站在同一高度來平等對話。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在校大學生,與一位任職教授在對話,總感覺底氣不足,心裏發虛,加上這個教授還是傾國傾城的大美人,任何男生一見,都要心神被震撼,束手束腳了。

    不過,預熱了一番,辰淩已經對自己思維和觀點,重拾了信心,即使玄女再有才學,也是兩千年前的學問,有一定的曆史局限性,他還是有其它的方麵,可以震撼玄女的。

    這就如同,那個在校大學生,忽然成了博士後,還拿到了諾貝爾獎,未必不會蓋過那些老教授。

    “清兒姑娘,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要考慮一下根本所在,你說戰國七雄,實力雖有強有弱,但終究是差不太多,甚至任何一國,隻要勵精圖治幾年,遇上明主,重用人才,就能趕超上去,不存在絕對的大差距,如此一來,發動統一戰爭,征服六國,最根本的因素是什麽?”辰淩不答反問道。

    澹台清兒皺眉尋思了一下,說道:“最根本,應該是國力!”

    辰淩臉色一笑,點頭道:“不錯,外交、明主、良相、名將、兵戈、裝備、文化等等,都是很關鍵的因素,任何一點都能影響戰局和大勢,但最根本的還是國力,就像魯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一樣,沒有國力,就沒有絕對實力,難以持久戰,打兩年,就會分崩離析,拖垮了。”

    “因此,如果發動了統一戰爭,並能取得勝利,最根本就是國力,要消滅六國,就要有六國總和的國力,這包括糧草、人口、先進的生產力、兵馬軍隊等,當然,這六國總和,並非指完全疊加在一起,而是指,能同時應對六國的各種變化和聯擊,如何核算下來,至少是某一個諸侯國的三倍整的實力,才能發動這場戰爭,與六國開戰,在戰爭過程中,還要巧妙使用外交分化、逐一擊破等戰略,否則也會功虧一簣。”

    澹台清兒聽後,陷入了沉思,這個是以前她沒有完全想通的地方,總覺得戰國混亂,應該以戈止戈,實現大一統,建立新的王朝,這樣使戰爭凍結,百姓不再受苦難。

    她也曾夜觀星象,不斷演化棋局,思考如何發動統一戰爭,但必須有一個強國作為載體,要非常強大,卻沒有考慮這麽周密。

    辰淩的一番話,讓澹台清兒撥開雲霧,一下子捕捉到了關鍵,前後一串通,原來有些看不透的事,忽然都明朗了。

    難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哪怕聖人,也無法做到全知全會,隻是術業有專攻而已。

    “公子覺得,秦國的儲備,還遠遠不夠?非得七八十年後,才能做到?”澹台清兒早在鬼穀子的卦象上得知,秦國要統一,至少要在百年之內,近五十年都無法做到,這需要數代的君王同心協力,鍥而不舍,朝著一個目標努力,中間隻要出現一個昏君,那就功虧一簣。

    辰淩自然不能說曆史是這樣寫的,而是通過目前的局勢來分析,才有說服力:“清兒姑娘,咱們攤開地圖,你瞧,秦國在西部,有函穀天險,潼關、秦嶺、黃河要塞,隔絕東方,這是一大地利優勢;秦國變法三十多年,的確後來居上,實力不弱,但也頂多與趙、齊、魏旗鼓相當,即便五國聯軍每次打到函穀關,都被秦家擊潰,隻要因為秦軍有這樣的天然優勢,易守難攻,但統一戰爭卻不同,秦軍要東出函穀關,向六國發兵,這需要秦國至少有百萬鐵甲雄獅,三分之一兵力留下來防禦本土,三分之一兵力用來攻擊一個國家,另外三分之一兵力用來牽製它國破壞,堵住援軍的路線,這樣才有希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