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550章棚戶災區(1/2)

    滄州,沿渤海方圓百餘裏,均係蘆蕩荒灘,人煙稀少,屬於中山、衛、齊魯接壤之地,往北過了易水,就是燕國的疆域了。

    據史籍載,自桓公二十二年,約公元前664年,桓公援燕山戎以來,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戰爭發生於滄州一帶,兵家必爭之地,頻繁之戰事,民遭塗炭,民生維艱,古有“遠惡郡州”之稱。

    滄州因地處“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澇、蟲災不時降臨,正常年景,許多人家糠菜半年糧;重災之年,流浪乞討,賣兒鬻女者不鮮。民謠雲:“拋棄黃口兒,一乳恩情盡;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曆代許多壯丁,以販鹽維生,而官府緝拿甚嚴;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則必習武事。

    故此中山、衛、魯被討伐,一些難民北上,途徑此地,都自發集結,臨時居住了下來避難,加上鬼穀宗一批精英弟子來到這裏,為各地難民劃分了區域,奔走列國,從各諸侯國要來不少糧食,救濟這裏的百姓。

    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想打仁義牌,盡管名義上已經侵略了小國,但還是裝作仁義之主,鬼穀宗弟子一開口,都許諾援助一些救濟糧,因此各國都派人送來一些,數萬石、十萬石不等。

    辰淩和葉羽抵達滄州地段時候,已經過了晌午,簡單吃了幹糧和醬肉,喝了幾口酒暖暖身子,北風如刀,刮骨之寒,越往北越冷,酒水下肚,血液循環,就感覺不那麽冷了。

    辰淩有護體真氣,倒是不覺得什麽,葉羽卻隻是三階武者,體質比一般人強,但一連數日寒風中趕路,也有點吃不消。

    “公子,滄州地地段到了。”

    辰淩運功聚目,遠遠望著地平線的盡頭,一座古老的城牆,點了點頭,那裏應該駐紮著齊兵,為了城池安定,守軍肯定不允許大批難民入城,影響治安穩定的,因此難民營設在了滄州城東麵一片,棚舍連綿近十裏。

    “走,直接去難民營,先不入城。”

    兩人策騎趕路,半個時辰後,來到了這片難民區。

    十裏棚戶,用幹草樹枝壘砌,一家數口擁擠睡在棚戶茅舍內,一場大雪,壓垮了一些茅舍,有些壯丁正在修繕,砸樁子,頂木梁,不斷修複,以免夜間被雪壓塌傷到人。

    這裏有鬼穀宗的弟子,召集壯丁組成了巡街隊、清掃隊,不停清理屍體出去,凍死的、餓死的、病死的,不斷發生,一日兩次米粥,風寒難耐,一些體弱的人一旦染病,被救治回來的幾率並不高,盡管鬼穀宗有醫道聖手,但由於醫療條件的落後,沒有消炎藥物、退燒針等,隻是草藥,無法全都醫治好。

    幸好是冬天,病菌傳染幾率小,不像酷暑季節,數十萬人大小便臭氣熏天,屍體腐爛,瘟疫傳播,那時候死人是一片接連一片……

    太陽西斜,一群孩子在棚戶的街道內玩耍,因為他們的年紀不大,五六歲到十歲不等,處在戰爭最艱難的歲月,但並不清楚,仍樂觀地玩鬧著。

    “天下荒,救濟糧,鬼穀女,救四方……”

    “戰亂狂,天下亡;桃源景,在北方。黑土地,豐衣糧;大燕山,建家鄉……”

    “遼東川,燕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一群孩子,童言無忌,一邊玩鬧著,一邊唱著童謠,都是最近難民區比較流行的歌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