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544章水攻之計(1/2)

    宋軍撤退了,風風火火回到本土,應對韓軍的討伐,但是韓軍隻在距離宋境百裏外,駐紮下來,再不前進了,與宋邊境的關口遙遙對峙。

    成武邑。

    五萬魏軍陸續抵達,輜重車隊運來不少秋冬物資和糧草,一部分存放扇堤關,一部分運往成武邑。

    這次隨軍征調過的來的將領姓薑名寇,四旬年紀,地方駐軍的將領。

    周淮英也跟隨大軍,浩浩蕩蕩抵達成武邑,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出征近兩個月了,一直無寸功,除了平定邊關有小勝利外,緊接著就被宋軍偷襲,損兵折將逃回扇堤關。

    與辰淩這兩個月的大戰比起來,簡直小兒科了,自己也覺得,的確不如對方領兵能力。

    眾將齊聚一堂,甲胄生光,神色肅穆。

    “諸位將軍,宋軍撤退,丟下數萬屍骨,已經回本國去防禦了,眼下我軍的供給和後備軍抵達,正是一鼓作氣,趕在入冬前拿下曹州的好時機,隻要曹州城破,我軍在曹州過冬,來年春天,就能北渡黃河,與黃河北岸的魏軍合兵,直搗衛國的京都,下一戰至關重要,目前曹州兵少將寡,正是決戰的好時機。”

    周淮英、楊匡義、夏世雄、徐泰、程肅、薑寇、鄭鉉、滕虎、沈錚都在其中,聚精會神聽著主帥分析戰局,經過大大小小十多戰,斬殺衛軍十萬,宋軍三萬,傷亡不過半數,用兵如神,頗得眾將士的擁戴。

    “攻打曹州之前,扇堤關、成武邑這兩座關卡重鎮,乃我軍心腹之地,不能有失,因此必須留下兩名將領駐守,保證糧草和供給及時到達,功勞絲毫不弱於前線衝鋒的將領,程素守扇堤關,領兵一萬,徐泰守成武邑和平陵一帶,領兵兩萬,其餘將領和人馬,隨本帥兵發曹州!”

    “遵命!”諸將抱拳一禮。

    辰淩點頭:“兩日後出發,都下去準備吧。”

    “喏!”諸將退出,隻留下了幾名謀士。

    吳子秋沒有走,拱手向辰淩笑道:“恭喜大帥,一路告捷,立下赫赫戰功,絲毫不弱於那些名將少年時候的戰績!”

    辰淩搖頭失笑道:“運氣使然吧,數次有驚無險,差一點就要被覆滅,打仗,決定勝敗的因素太多了,身為將帥,也無法全盤把握細微,很多時候,有運氣的因素。”

    “殿下都說辰大帥是副將,所向披靡,這次三路大軍伐衛,以我們右路軍傷亡最少,功績彪炳,朝中不少大臣,對辰大帥的態度改觀不少,擁戴之聲高漲,除了太子一方,還有少數的舊貴老臣外,幾乎都對大帥甚是褒獎。”吳子秋說道。

    辰淩笑了笑,對於這些宮廷之鬥,他不敢興趣,自己在魏國,也就一年的時間吧,等明年迎娶了蘭歆雅,自己的替身就不好繼續留在宮內了,而且燕國不斷改革,利弊皆有,需要他回去把握方向,運籌帷幄,為統一戰爭做準備。

    “其實,我無心戰場,太過血腥,不如經營商途,悠哉舒坦,自古名將的下場並不如人意,不是戰死沙場,就是絆倒在朝野中,所以,讓人倦累,不勝唏噓啊。”

    吳子秋頗有同感,與辰淩交往久了,對於他的人品和才能,有一種打心裏的讚佩,此時又是同一陣營,不用勾心鬥角,吳子秋輕輕一歎:“是啊,自古英雄如紅顏,人間不許見白頭,令人惋惜,大帥有此想法,也屬正常。”

    辰淩輕歎一聲,即使自己沒有燕國君王的身份,那麽魏國也絕不是長久棲身之地,因為曆代魏王,都不是敬重人才之人,反而沒少迫害人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