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528章陣前易帥(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明月很亮,像是一個大銀盤高掛在夜空中,柔和的光輝灑落,整個營盤似乎籠罩了一層輕紗,潔白朦朧。

    一夜無語,轉眼東方大白。

    各營地輕輕吹動了號角,開始整軍,然後頒布號令,宋軍已經從背後夾攻而來,全軍立即大撤離。

    聽到這則消息,魏軍一片嘩然。

    但是軍令如山,數萬大軍一時都開始了拔營,傳令下來,各營的鍋碗瓢盆,灶台等可以少帶,輕裝上陣,以免負重太多,遭遇追擊。

    這一條命令下發,許多老兵就知道了形勢危急,恐怕這次撤退,沒有那麽簡單,多半後方會有追兵掩殺,腹背受敵,九死一生了。

    老兵們強作鎮定,新兵閱曆較少,見大家都在忙碌拔營,收拾行裝,也都紛紛開始打包行囊,附帶幹糧和甲衣,被褥放在大車上,先行拉走了。

    半個時辰過後,第一波撤退的人馬,已經開始出發了,由楊匡義率領,僅存的兩千多魏卒,像是撤退的開路先鋒,拔腿走跑,全軍的體能,在這一刻得到很好發揮。

    就在魏軍大張旗鼓,拆卸行轅和大旗的時候,五裏外,衛軍行轅派出的斥候慢慢靠近,來刺探魏軍的動靜,雖然被魏軍的斥候射殺不少,但故意放走了幾個,逃回行轅。

    “報,衛將軍,魏軍全營正在拔營,似乎要大撤離……”

    衛山童以及周圍的將領聽到這個消息後,先是一驚,然後是一喜,魏軍終於要撤退了。

    這些日子,衛軍諸將早已受到宋軍進攻成武邑,要包抄魏軍的事情,但消息並不具體,在這通訊不發達的時代,所傳來的消息,多少都有些變化,以老將衛山童的心性,遲遲不肯派兵進攻魏軍大營,也有深層次原因。

    他想等宋軍真正殺到魏軍大營後方,才穩妥出兵,兩邊夾攻,收複河山。

    但現在,魏軍就要大撤離了,消息的可靠性似乎更加準確。

    “將軍,出戰吧,趁對方軍心不穩,忙於撤離,痛擊魏軍大營!”

    “是啊,將軍,這次正是我軍收複淪陷土地的大好機會,追殺魏軍,消滅其主力人馬,圍殲右路軍,南麵山河,從此無憂。”

    衛山童沉著臉色,在軍帳桌前來回踱步,舉棋不定,心中仍在猶豫,他聽說過辰淩的銳氣威名,故此自對戰以來,從未肯輕易出兵,讓對方抓住破綻,眼下的確是一個機會,可以他多年老將帶兵的經驗,仍有些顧忌,完全是一種心理作用。

    這種心理作用,就好像‘秋風未動蟬先覺’的感覺,對於久經沙場的老將,對於沙場的殺氣和危險,都提前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預知感覺,比如行軍前,坐騎忽然長鳴不前,主帥旗杆忽地被風吹折,夢靨中常有血腥場景,右眼皮跳動頻繁等。

    但太多的將領,過於自負,從來沒當回事,結果都飲恨收場。

    就在這時,從曹州處來到數百衛軍精銳,有一名內侍太監,宣讀了大王旨意,當場宣布擢孫括為曹州兵馬統帥,衛山童為副帥,衛殷為副將,速速出兵,與宋軍合圍魏軍,消滅主力後,收複南部河山,然後揮師北上救援王城。

    諸將領旨後,孫括一身戎裝,英氣勃發,坐在了主帥位置上,見諸將神色有異,說道:“國君派我等前來領兵,陣前臨時換帥,並非覺得衛老將軍能力不足,或者懷疑老將軍的忠誠,而是戰略時機不同,老將軍常年駐守邊關,衛國又數十年無戰事,擅長駐守防禦,而不精通攻克與兵陣,眼下時機大變,宋軍已經派來使節,說宋王偃親自帶領五千精銳襲擊了右路魏軍的後方,要在成武邑處,圍殲辰淩的主力,老將軍遲遲不肯配合,出兵攻魏,國君不得以而為之,事關衛國生死存亡,還請衛老將軍諒解國君的苦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