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517章糧草供給的學問(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但國內要把這些糧草湊齊,各地發動的鄉間小吏、裏長、亭長、鄉勇之兵,還有服役的百姓,至少需要三十萬人才能把這些糧草湊齊,並運往指定的地點,再周轉到邊境戍軍屯糧點,由咱們的輜重隊前往接收,發動三十萬大軍,那就需要九十萬民眾,在周轉著糧草,盡管不用每日都上路,但是每月至少有十日是在趕路,一旦戰爭趕到打春和秋初,民間百姓都在耕作,糧草供給就會出現短缺。”

    辰淩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麽細的糧草講解,原來內部有這麽多講究,不光是表麵前線那十萬人,打打殺殺就可以,後方發動的力量更加巨大,毫無疑問,戰線越長,運轉起來就會越吃力,如果國內勞動力都用力運糧,誰又去耕作呢?建設、作坊、礦業等等,哪裏都需要勞動力。

    戰爭的較量,很大程度就是雙方國力的較量,一點不假!

    記得辰淩在後世,一個網站論壇內,看到一篇文章,上麵寫到,1948年爆發淮海戰役的時候,解放軍出動六十萬人馬,與國民軍發動大戰,在一片平原之上,開闊的地形,戰壕線非常廣,光這六十萬大軍,作戰期間,後方民兵、百姓供給糧草的隊伍,竟然達到五百四十萬人,用毛驢車和自己小推車來運糧,九倍於作戰人員的數量。

    在戰國時代,供給很難用馬車,因為戰馬太貴了,隻能靠牛車和人力來拉,光這魏國三十萬大軍的供給,的確給國家帶來巨大壓力,戰爭消耗,不得不詳細考慮,自然是拖得時間越短越好。

    這個時候,辰淩忽然覺醒,燕國要日後統一天下,糧草還要提前準備多年,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秦國當時統一天下,需要十年的征戰,滅掉六國,共斬殺了近兩百萬敵軍。

    由此可見秦國的國力,數倍於東方六國,這需要幾代秦王的共同努力,一點一滴去積攢,不斷分化、削弱各國的實力,最後達到了頂峰,由嬴政這位雄主最終完成統一大業。

    據記載,長平一戰,秦軍先後數次共發動了六十萬大軍,跨越了五百公裏,與趙軍對壘激戰,打了兩年之久,最後完勝,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兵,但橫跨那麽遠的距離,需要多少龐大的糧草?又需要發動多少人來供給運輸?

    光想一想,都感到可怕,秦國是如何做到的?簡直是個奇跡,以當時秦川通往太行山崎嶇的路,幾乎不可能完成!

    “看來強軍隻是一方麵,除將士英勇,名將領軍外,對外作戰的國力,還包括武器裝備、糧草供應、道路運輸等,全國軍民上下,眾誌成城,萬眾一心才能完成統一戰爭!”

    辰淩眼神一亮,看著桌上的地圖,目光定格在燕國遼東以北部的土地,那裏是東北黑土地,華夏最富饒的土地之一,如果能在大東北開拓荒田,移民過去耕作,趕走東胡人,馴化當地少數戎狄民族,成為燕國的糧倉所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才是關鍵所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