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465章謀士贏侯(1/2)

    武陵君侯門府內,就在辰淩與姚氏二女歡快之時,魏鈺著急近身幾位謀士,在密室議論著謀計。

    謀士吳子秋、範遜、江淹、何均、王戎,還有一位年輕士子,是剛被人引介推薦入府的策士贏侯,本來他就是禁衛營中的一個參軍,但是才思敏捷,被衛營都尉西門秋推薦,納入侯府內。

    魏鈺問道:“諸位先生,目前辰淩入住侯府,本殿下觀他言行舉止,神態想法,似乎性情變化不大,還是那個辰淩!隻是如今他名聲鵲起,權位日重,按理說不應如此謙遜才是,諸位如何看?”

    吳子秋與辰淩去年有過幾次交往,關係還是不錯,印象深些,此時說道:“殿下,這辰淩與咱們交情在一年前建立,當時是被董祉岐賞識,從河東軍中推薦上來,調回京師,照理說他屬於咱們一派,隻是他的才華太出眾,很快就光芒四射,被大王看重,有意從侯府調出去,為大王所用,依屬下看,辰淩乃極重感情之人,通過他點姚氏歌姬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現在看似風光,實際上處在漩渦之中,不論大魏朝內,還是來自敵國的勢力,都不希望他繼續成長下去,要扼殺這樣的天才,以免十年之後,再出現一個吳起、商鞅、孫臏。”

    範遜在一邊冷笑道:“吳先生把此人比作吳起、商鞅,是否太抬舉此人了。”

    吳子秋笑道:“範先生可曾聽說過吳起、商君等人,能在二十歲時名震七國?文武皆能,在列國之間,擁有如此潛力?那些人都是大器晚成,甚至三十六歲之後,才開始真正手握大權,可辰淩卻不然,年紀輕輕,社稷重臣,被已過之君如此器重,數次在大戰中,出其不意,攻克對方,甚至伏殺過秦國君王,這太罕見了。”

    王戎在旁道:“吳先生的話,我很讚同,這辰淩的確是大魏難得一見的青年俊傑,應了魏國多名士那句古話,隻是名士雖多,卻沒有幾位真正在魏任職,相反卻助敵國成了功業,比如商鞅、吳起、孫臏、張儀,原本都是魏人,可偏偏輔助了秦、楚、齊,把魏國削弱,辰淩的潛力巨大,在下支持殿下對此人以招攬為主,納為心腹,忠肝義膽,日後不但是奪嫡臂力,同樣也是魏國的一位重臣。”

    何均搖頭道:“不可,辰淩少年得誌,銳氣十足,猶如虎狼,難以飼養,現在剛二十歲,就官爵十六級,統領十萬大軍出征,日後野心必大,試看那吳起、商鞅,都是大器晚成,少年得誌者,一是未必能到後成材,二是不經曆磨難,心性不足,剛愎則折,隻怕哪天根本就不把魏國放在眼內,成為一個危險的權臣。”

    權臣,可是諸侯國君王和諸王子最忌諱的話題,因為魏、韓、趙三家分晉之前,三大家族的族主就都是權傾朝野的權臣,幾乎架空了晉國君王,最後三大巨族奪權成功,各自建立了魏國、韓國、趙國。

    齊國薑氏被廢,田氏取代,同樣是權臣秉政奪權;燕國內亂,被燕相子之脅迫禪讓,同樣是權臣禍亂,因此君王對忌諱的就是臣屬過於強大,功高震主,威脅王權。

    魏公子素有大誌,但謀略卻非擅長,性格有些好妒,遇到大事決策時候,很難當機立斷,此時聽到這些謀士的言論,似乎各有一番道理,都是在某一方麵進行論述,符合朝政與謀人的道理,讓他一時不知如何抉擇,沒了主意。

    他看了贏侯麵色不動,絲毫沒有進言的意思,雲淡風輕坐在這,似乎毫不在意一樣,心中微微有氣,但轉念一想,此人三十年紀,卻被西門秋舉薦時,不知一次說此人謀計良多,沉穩老練,看他如此輕鬆之狀,難道是胸有成竹?

    武陵君魏公子問向贏侯道:“贏先生可有高見?”

    贏侯嘴角溢出一絲笑意,說道:“這個,贏某對辰淩了解不夠,沒有話語權,因此對於他,沒有什麽看法。”

    魏公子皺起眉頭,覺得這個人有點裝,既然沒有謀計,坐在那裏卻穩如泰山,似乎理所當然,絲毫沒因無計獻出而臉紅、尷尬,這人臉皮如此厚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