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452章背後迷霧(1/2)

    辰淩沒想到張儀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病倒了,有些啼笑皆非,一縱一橫,兩大戰略的提倡者和踐行者,最終都因自己的出現,雙雙患疾,臥床不起。

    罪過啊!罪過!

    公孫衍這時神秘一動,說道:“老夫懷疑,這張儀去年來魏,似乎不簡單。”

    辰淩凝神細聽,有些不解,問道:“什麽不簡單?”

    公孫衍沉思道:“如果他未病,老夫還未深想,自秦武王登基後,秦國傳言武王與張儀不和,討厭外交手腕,國內已經儲備重兵,要早一日實現大統目標,於是任命樗裏疾為丞相,趕走了張儀,並重用了甘茂、魏冉等人,現在老夫一想,隻怕東方六國都中了秦國的計謀。”

    “何解?”辰淩皺眉問道。

    公孫衍啞然失笑道:“當初我與張儀為敵,奔走諸侯,一個合縱,一個連橫,彼此雖然見麵不多,但對彼此秉性都很清楚,張儀來魏,老夫早有提防,但是暗中也沒查出多少把柄,現在把許多材料痕跡穿插起來,不難發現,當初河東戰場屢戰失利,就有人把河東沿岸防線圖交給了秦國密探,朝中和軍中都有秦國的間隙,當然這並不為奇,因為各國都會相互派密探深入諸侯朝中與軍方,很難全部挖出。”

    “老夫在想,張儀來魏,很可能是秦國兵力已經準備就緒,打算向東擴張,而函穀關外是韓國,黃河對岸是魏國和趙國,武關外是楚,曆來秦國東進,首要對付的都是魏國,就在於地理形勢,魏國無天險,大軍渡黃河後,可長驅直入,北可上趙燕,東可攻齊,南可掃楚,不必攻打雄關要塞,韓國雖弱,但是函穀關外,狹長的山道溝壑,韓軍隻要駐守幾處要塞,秦軍就不宜攻打;而且一旦攻韓,唇亡齒寒,弱韓背後的魏、齊、楚同時增兵相助,秦國等於一國打四國。”

    “因此屢次都是以魏國做突破口,各國不願援魏,就是因為想看到強秦與大魏兩敗俱傷,相互消耗元氣,因此張儀來魏,一定是來作先鋒的,瓦解朝綱,熟悉軍防,利用魯莽的太子,攪動朝政不寧,破壞合縱國之間的利益,隻可惜,來魏時間尚短,還未等出現大成效,你就半路殺出,讓秦軍損兵折將,先後撤軍,連秦武王都被你伏殺了,秦國的計劃泡湯,張儀圖謀未成,這才鬱鬱寡歡病倒了。”

    辰淩莞爾,一切來龍去脈是這樣的,莫名地介入,讓曆史發生了偏差,但是,他又有一種錯覺,這和他所知的曆史似乎不大一樣。

    他覺得有兩種可能:一是後世的曆史,隻有四五分是真,太多真相與史書記載有出入,這才是曆史真實的發生的;二則根本不是一個時空點,隻是形似神似而已,過去的曆史早發生了,時光倒流,人死也不能複生,隻能說穿越到其它交織的空間點而已,正好也是華夏的戰國時代。

    辰淩越來越堅信第二點,他不是穿越回到了古代,而是來到了一個和曆史古代相近的時空中,一方大千世界縮影,根本不必擔心改變曆史會如何,那種假設不存在。

    “這次對衛用兵,老丞相怎麽看?”

    公孫衍頜首道:“速戰速決,三年為限,這是大環境的需求,如今衛國是衛嗣君在位,平庸之才,朝中人才凋零,不複當年,在二流諸侯中,不如宋、越,與中山、魯差不多,這衛國是周王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周公旦伐定三監之亂,以弟弟康叔封為衛國諸侯,分殷商之民,護衛周王室,姬姓,與周室王族同親分支,二十年前由衛侯降為衛君,都城朝歌,原商朝舊都,衛地多商朝遺民,人口數十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