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419章深入人心(1/2)

    燕國與匈奴正式聯姻結盟,關係更加鞏固,燕王親自許諾,一年之後,派使節團親自到草原來,下聘禮,接蘭歆雅入燕為王妃,從此燕國與匈奴,世代友好,相互照應。

    盟約這東西,就是利益使然,目前結盟對於燕國、匈奴,都是有利的,至於日後是否會因為利益而倒戈,兵戎相見,那就不好說了。

    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利益當頭。

    兩日後,辰淩起駕回燕,大將軍秦開率領大軍護送,由北部草原,向東南燕國的方向歸返。

    駐紮在草原上的燕兵開始收攏,一起遷往燕山大營。

    匈奴蘭族的事情結束了,接下來蘭族就要正式成立王庭,對各部進行重新排布,大事不少,辰淩這邊也要回國跟進變法,因此不在草原上耽擱了。

    蘭歆雅親自跟隊送出百裏,灑淚與燕王依依惜別,風吹動她的胡裙,草原上留下美麗的身影。

    辰淩歸燕,把進入草原征戰的大軍留在燕山大營,修築工事,繼續加強訓練,並命名為‘第一野戰軍’,由秦開任大將軍,要訓練一支清一色的鐵騎兵,平時就在草原上來回馳騁,訓練野戰的陣法和戰術,為日後清除草原流寇、胡人做準備。

    其餘禁衛軍、宮廷大內侍衛隊,護駕燕王,穿過燕山山脈,長途跋涉,回到了遼東地帶,已經是農時五月仲夏了。

    田地長滿了莊家,穀子、水稻、小麥,田苗長得很好,農民在地裏鋤草,修理耕地,修築河堤,鋪墊鄉路,民風樸實。

    今年由於燕國新法,施行人均耕田,包產到戶,看著自家的農苗有了好收成,賦稅又低,都樂開了花兒,農舍安詳,一片和平盛世的景象。

    燕王駕行走在官路大道上,沿途的百姓聽說燕王經過,準備了不少農作物、酒水在鄉頭歡慶,辰淩當然不會接受鄉民的禮物,下車親自慰問一番,讓百姓們相信新法,相信朝廷,燕國會越來越強大。

    老燕人滿眼淚花,經過數年國破家亡的生活,都會複興的燕國,格外珍惜、稱讚。

    辰淩受民風感染,輕輕一歎:“由此樸實國風,焉知燕國不能一統諸侯?”

    回到襄平城,又一件大事等著他,那就是秦國公主遠嫁而來,已經到了襄平城,因為燕王禦駕親征在外,因此沒有大婚,住在國驛府館,此時歸來,燕王就要大婚了。

    由於涉及燕國與秦國的聯姻外交,又是燕王即位後第一次大婚,因此這次婚禮要辦的無比隆重,規格宏大,與民同慶。

    這件事,可大可小,對於掌管禮儀、外交、祭祀等的文官來說,這可是諸侯迎娶,關乎兩國的外交顏麵,奉常卿郭隗、典客卿張贄、禦史大夫蘇代聯名稟奏了太後,要求大辦婚禮,並向中原各國送外交請柬,定在下月初六,吉日大婚。

    易太後本身就是秦國的公主,對娘家的姊妹,自然很是歡喜,按著輩分,易太後與贏珂兒都是秦惠文王的女兒,隻不過並非一母所生,年紀也差了近二十歲,贏珂兒嫁給燕王,固然亂了輩分,但是在戰國時期,這種王室之間聯姻,這些倫理關係根本不值得一提。

    奈何贏珂兒一門心思放在‘辰淩’身上,對於這門聯姻,真是尋死的心思都有了,要不是關乎兩國遠交結盟大事,她中途就要以死明誌了,到了燕國後,終日以淚洗麵,看得易太後都是一陣心酸,苦心相勸,卻又不能說出真相,也很為難,於心不忍。

    辰淩回宮後,立即召見朝廷重臣,樂毅、蘇秦、劇辛、郭隗、淳於臻、蘇代、荊燕、顧彥章、楊延和、紀絳、徐渭公、張贄等人,詢問這一個月來,軍機政要、新法推行的情況。

    樂毅回道:“稟大王,田地、賦稅、兵役、官製、律法等十論檄文相繼抄送到各郡縣鄉裏,變法推行兩個月,已經趨於平穩,大勢穩定,有一些鬧事者,皆出於老宗族年長一輩的人,蠱惑族人反對變法,不過一些年輕族人獲得了土地,收成良好,有了獨立做戶主的權利後,已經逐漸脫離宗族的影響,對變法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