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414章拉攏匈奴(1/2)

    秦開率領五千騎兵在前充當先鋒,燕王統領五千禦前侍衛隊,兩萬禁衛軍在後,整三萬人馬,浩浩蕩蕩,進入茫茫草原,一路向西,要趕往匈奴之地。

    因為按照盟約,燕國出兵,助蘭氏部落擊敗呼衍、須卜兩大族群部落後,雙方要進行切商,打造自由貿易區,而且匈奴要為這次族落反擊戰獲得成功,付給燕國一定的報酬,如戰馬、毛皮等。

    其實辰淩的胃口更大,遠遠不止要些馬匹和獸毛就算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一批良馬,還不如劃出幾塊牧場來,聘請匈奴人來訓練戰馬,培訓燕國馴馬師、養馬師等,掌握了養馬馴馬的技術,燕國就能自給自足地養殖戰馬,不必依賴外購和農家飼養了。

    這個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優勢和威力,不言而喻,倘若擁有二十萬鐵騎,橫掃諸侯,便有了本錢,如果要購買二十萬匹戰馬,數年內還有老化淘汰、戰死沙場,不可能保證幾年數量平穩,這就需要有自己的產馬地,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

    另外燕國進行紡織、冶鐵、鹽巴廠加工等,也需要出售給鄰邦,賺錢更大利潤,齊國、楚國都是產鹽之地,壟斷了中原的鹽業,燕國靠近渤海,淡水煮鹽,隻能往草原上出售,獲取巨大貿易值了。

    草原上牧民除了擁有牲畜,其它生活用品太短缺了,一旦建立自由貿易區,燕國就會從中獲利,比如經營生絲、棉布、錦綢、水銀甚至針、鐵鏈、鐵鍋、陶器、漆器、氈毯還有藥材、調味品、茶葉等等。

    辰淩越想越激動,一係列計劃都從腦海過了一遍,尤其是推行中原文化,同化草原的匈奴人,使得這些匈奴人逐漸依附到燕國來,打造一支草原騎兵,衝鋒陷陣,趙、魏、秦、齊等大國誰能敵?

    三萬人馬,旗幡招展,鋪天蓋地在草原上行走了足足六日,草原無盡頭,但也有不同的景色,途中就經過一些沙地、高原、湖泊地段。

    這次又燕王隨行,秦開不敢大意,生怕被草原一些其它部落前來偷襲滋事,因此他派出了近百名探馬,每隔十裏一探,足足探出百裏之外,途徑什麽地形,有哪些部落,都細心觀察一番,使得行程中,未出現胡人和匈奴人前來阻截。

    第八日,終於來到呼和淖爾湖畔,圍繞湖泊有密密麻麻的帳篷敖包,這種帳篷就是匈奴人的家,它的樣式與中原人行軍搭建的長方形露宿帳篷完全不同。

    匈奴營包其建築方法是用駝繩綁紮固定,成為一固定圓形牆壁,圓頂陶敖直徑為一米五以上,上飾美麗花紋,上麵的頂外形均是圓錐體,下麵是圓柱形的,有大有小,大者可納數十人休息;小者也能容十幾個人,最大特點是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

    此時夕陽緩緩落下,遠遠的草原深處,青綠無艮,紅日與青草地麵似乎接觸了,照應那片的草地一片金黃。

    無數白色的帳篷,像是一朵朵盛開的小花,散落在青草地上,戰馬的嘶鳴與草原風沙的狂舞交雜在一起,匯成首獨特的草原小調,嫋嫋的炊煙在草原風沙中搖搖晃晃升起,遠望去,就像是落日下舞動的麵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