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406章潛伏城下(1/2)

    遼東邊關外的昌邑城,被燕軍圍困,水泄不通,秦開坐鎮中軍,神色肅穆,喝令不斷猛攻,第一波先鋒衝上去,一個時辰下來,就折損大半了,被迫扯下來,第一波人馬又開始衝鋒。

    雖然圍城是六萬人,但是由於戰場空間有限,不可能一股腦兒都派上去,許多將士無法近身,在外圍亂嚷嚷,隻會消耗體力和士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兩萬人作為先鋒,第一波猛衝過後,給城池帶來很大創傷,城上城下都死傷枕藉,守城一方依著城池地利優勢,居高臨下,有城垛牆口掩護,因此傷亡要小於前者。

    隻是城內兵微將寡,不足兩萬守軍,要守護四麵城門,每門平均不到五千人,隻能征集城內不少壯丁做預備役,再發動婦孺、老人運送箭矢、滾木等,迫使城內居民跟著守城,有反抗不從者,自然都被斬殺了。

    這一刻,城如孤島,戰陣如雲,從遠處望下去,萬千軍卒,猶如一群群螻蟻,肆意揮灑熱血,斷送生命。

    一個時辰過去,城外屍堆如山,遍地血流,殺聲震天。

    雙方屍體被一塊破布般被無情地踐踏著,不斷有人倒下,成為被踩踏著的一具死屍,雖然城池在燕軍一波波的進攻中,仍巋然不動,沒有失陷,但是大將軍市被卻憂心如焚。

    “一時間來了好多的燕軍,合圍攻城,難道要不惜一切代價,攻破昌邑城,大破犄角陣勢?希望援軍快點感到,城內城外,裏應外合,衝亂圍城軍隊的人馬,也不是沒有絕地反擊的勝算?”大將軍市被望著遼源、白山城邑的方向,迫切希望援軍早一刻感到,掩殺城外燕軍。

    果然,遼源邑的太子平站在城頭看到昌邑的狼煙烽火信號後,得知燕軍圍城,立即下令,派大將李洪軒帶步馬精兵八千,趕往昌邑援救。

    白山邑大將馬閆躍看到城邑烽煙信號,也派出裨將楊闖、吳爽二人,率領步馬卒五千人,前去救援。

    兩支援軍,浩浩蕩蕩離城出發,快速趕往昌邑方向,三城彼此相隔數十裏,步馬卒行軍,最快也要一個多時辰趕到。

    隻可惜,這兩支援軍根本沒有抵達昌邑,在半途都遭到了伏擊,荊燕率領八千精銳以逸待勞,亂箭齊發,先射殺一陣騎馬的武將,然後趁著叛軍大亂,陣腳不穩,指揮不靈,開始合圍衝殺,把這支人馬切斷數段,逐一圍殲。

    叛軍將領李洪軒與荊燕,橫刀立馬,相互戰了二十回合,被後者一槍刺落馬下。

    荊燕割下敵將首級,大呼一聲,燕軍士氣大陣,除部分降兵外,都被殲滅在山道上,殘肢斷臂,散落得到處都是,鮮血染透土地。

    另一路援軍,也遭到了埋伏,過峽穀時,滾木岩石,紛紛砸落,叛軍裨將楊闖被亂石砸死,吳爽帶來殘兵逃出山穀時候,被守候在穀外的伏兵一陣亂箭,射成了血刺蝟。

    程浩、張文遠引軍從山穀兩端殺出,清點斬殺敵軍人數,基本全殲穀內,伏擊成功,削減了敵軍有生力量。

    這時候,辰淩已帶著兩千三百多人,趕到一處太白山旁支山脈的腳下,躲在山嶺內,以燕國軍方望遠鏡,觀察白城邑的防禦情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