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397章憤青(1/2)

    辰淩帶著劇辛、樂毅、蘇秦、蘇代、淳於臻、郭隗六人,來到內殿,也顧不上接風洗塵,安排酒宴之類,直接切入正題,讓蘇秦把‘治燕十論’逐條解說給樂毅,總框架、細節款項、推行的手法、步驟等等,全部細致解說一遍。

    中間樂毅、劇辛、蘇代三人不斷提問,與蘇秦相互印證交流,足足兩個時辰過去,全部探討一遍,對於變法的內容,都有了深入理解。

    此時夜幕來臨,滿天星鬥,春暖風柔,殿內數頂立柱青燈全部點燃,晚膳菜飯被安排在內殿中央,簡單用膳過後,再次討論起來。

    辰淩問向樂毅道:“樂卿,你對這套變法內容,有何感覺,比之以往它國的變法認為如何?”

    樂毅精神一振,知道這是燕王要考究他一番,在場蘇秦、蘇代、淳於臻等人都仔細盯著他,因為燕王對他太過禮敬,讓諸人心中都有不服,此時要看他說出一番什麽話來,能否折服大家,展現出真才實學?

    樂毅沉穩道:“治國之道,強國為本,然王道、仁政、道家無為,盡皆虛幻之說,與強國之道冰炭不能同器,更不符合戰國時局,燕國有此治國十論,可謂新花奇葩,在西秦花開中衰之後,將在列國間綻放新的光彩。”

    “縱觀春秋時期,鄭國子產的田製新政、齊國管仲的經濟統製、越國文仲聚集國力的新政、魯國宣公的初稅畝新政、晉國的賜田減稅、秦國簡公的初租禾等,新政都圍繞田製與稅製之變化發生,然皆為粗淺,無一鞏固,反倒被新政激起的巨浪吞沒。”

    “進入戰國後,各國但有血性者,皆有爭心,先後尋求強國之路,先後有魏楚齊韓秦趙六國變法,除了秦國的變法有了根本成效,其它五國,變法皆不徹底,法令又不穩定,比如李悝助魏文侯變法,以廢除井田、獎勵農耕、興旺田業為主,疏忽了軍製、吏製、爵製、國製、民製之全麵變法。”

    “齊國、韓國則更是粗淺的整軍治吏之變法,沒有深徹的再造翻新;楚國之變法,因吳起慘死而中途夭折,對舊世族隻有些須觸動,更休提深徹二字;韓國隻治朝綱官吏,卻不從根本上進行變革,流於表麵;趙國開始推行‘胡服騎射’隻是強軍伍,卻不能改變民生和官職根本,在形式不在根基。”

    “如果燕國能把這次變法推行徹底,日後爭天下者,唯有秦與燕,有資格問鼎天下,爭奪江山,其餘五國,皆會從內到外,敗亡下去……”

    樂毅說的熱血激昂,把胸中積累的學問見識,便洶湧澎湃的迸發出來,沒有絲毫停滯的呼嘯奔瀉,燃燒著自己激情,聽得眾人大呼痛快,頗為受教。

    辰淩聽得不斷點頭,對於樂毅才學,逐步認可讚許,又問道:“目前燕國老宗族,反對變法,皆搬出儒家古製,尚古賢,尊孔聖,複周禮,樂卿對這有何看法?”

    樂毅評判道:“儒家政學立場,是複古倒退,儒家的政學哲術,是極端保守,所謂政學立場的倒退,是指儒家站在古老文明的立場,看春秋戰國的變革潮流,主張社會形態應該回歸周文明,回歸井田製時代;所謂極端保守,就是總把堯舜禹遠古時代的部族民智未化的粗劣傳承,當成上古大賢大聖之人,如此類推,豈非以前原始人,民智未開,人人都是無所欲的聖賢君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