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391章就差他了(1/2)

    辰淩哈哈一笑道:“說的好,以孔夫子之博大,不言怪力亂神,卻修《易》而緯編三絕,況乎我等也?若有助於建功立業,料敵先機,預測茫茫未知,推算吉凶,未嚐不是以有算無,占了優勢。”

    劇辛聽燕王一席話,頗有深蘊,微微點頭,似乎找到能賞識他的伯樂一般,打自內心的高興,千裏馬常有,但伯樂卻不常有,天底下有才的人很多,但能被賞識、啟用的人卻很少。

    當然,這與古代選賢任能的製度也有關係,沒有背景和宗族勢力、名望,很難被放在重要地方,沒有展示的機會,自然就突顯不出過人的才華。

    蘇代在旁道:“要說人傑,我們在大梁卻是見過這樣一個人物,文武皆能,令我等這些自以為才學深厚的夫子,都自歎不如呀。”

    劇辛轉頭道:“蘇先生說的可是魏國都騎統領辰淩吧?”

    “正是,此人文采極高,折得才女的詩冠,武功深厚,擊敗山河榜的著名劍手,如果能把此人也拉到燕國了,聲勢定能浩大,平穩眼前公子平之亂,不在話下。”

    辰淩一聽,心中苦笑,想不到這兩個曆史名人,對自己如此推崇,微笑道:“他也被寡人重金聘請了來,此時正在襄平城國府館驛內,向魏國借來評定內亂的。”

    蘇秦笑道:“這一人可很貴,我國給出五萬大軍一年的糧餉,魏王才肯派他來燕國輔助一臂之力,僅帶三百騎士而已,這魏襄王,可真精打細算,小氣得很!”

    “五萬大軍的一年的糧餉,折合黃金,也得十萬來兩了。”劇辛和蘇代都露出吃驚麵容,想不到辰淩如此昂貴,更想不到燕國如此大手筆雇用人才,讓二人都感到一種‘棄暗投明’‘良禽擇木而棲’的感覺。

    辰淩此時以燕王的身份,自然表現的非常慷慨大方,說道:“不算什麽,隻要有助於燕國,寡人寧可節省王宮開支,也不會省在人才上,現在有劇大夫、蘇代大夫到來,燕國更是如虎添翼,正好,蘇丞相剛才為軍機大臣們宣讀完變法十論,二位也閱覽一番,咱們君臣之間,沒有外人,一同商討細節。”

    劇辛、蘇代二人剛來到燕國,與燕王可謂頭次謀麵,正式相見,還沒有任何官爵在身,燕王竟如此禮賢下士,讓他們一起參與變法大事,一時都感到受寵若驚,滿腔熱血,感激涕零。

    當劇、蘇二人交替看過這《治燕十論》上下卷後,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裏麵很多內容,幾乎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比起李悝《法經》,商鞅《治秦論》更加詳細具體,更有突破性,如果真這樣推行下去,何愁燕國不崛起諸侯之巔,後來居上,稱霸天下!

    半個時辰過後,兩人終於輕歎一口氣,對蘇秦和燕王之間要推行的變革,欽佩不已。

    劇辛道:“這‘治燕十論’,如果真能一步步推行下去,順利進行,改變民風,國家富強,文化民俗,脫離舊昧,燕國占據東北邊塞之地,逐步蠶食而下,何愁不能一統天下?”

    蘇代也歎道:“此法論,可謂戰國法家集大成之作,新穎卻符合潮流,眼下如何實施,卻成為了重中之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