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307章洛雨詩社(1/2)

    洛語嫣提出要舉辦賽詩會,讓辰淩大吃一驚,這才女莫不是根據自己隨便念的幾首古詩,推敲出律詩的韻律來了?如果真是這樣,不得不說,這洛語嫣的才華也太驚人了。

    詩歌,幾乎就代表著中國的古代文學,貫穿華夏文明,滋潤古往今來的人傑,是甲國文學中最為寶責的財富。

    由神話傳說,逐漸發展成周時的詩經,風雅頌,然後出現諸子散文,各種經史,楚地辭賦,使得先秦文化繁榮一時,到了漢代出現大賦,為當時文學主流,湧出司異相如等詩賦才子。

    曆經西、東漢後,古詩才出現五言、七言的詩體,如《古詩十九者》,使得詩歌向五言、七言過渡,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的應該是東漢末年,三國曹丕的《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冷,草木搖落露為霜’等詩句。

    再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完善,到隋唐時期,中國古坪才逐漸發展到高峰。

    如今公元前三百多年,基本還是詩經和楚辭霸占文壇的地位,辰淩推出了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後,一些名垂千古的詩文,被他不經意念給才女、俠女等人,特別是洛語嫣,本身就是學術大師,反複研讀之後,開始為這種新穎的詩歌,標注韻律和對仗等,來分析詩文。

    最後洛語嫣終於得出一些結論,打算要在當今戰國推行這種新詩體,她預計這種新詩的出現,將會打破傳統四言詩經和楚地民歌辭賦的模式,成為日後文學發展的主流。

    於是洛語嫣製定一些寫五言、七言標準,比如提煉文字,講究對偶,韻律的把握等等,來到大梁城,見到各國名士紛紛入槐,是個千我難逢的好機會,一旦推出,更快被這些文人賢士所接受。

    因此她擬作了幾首七言詩,加上這種詩體的手法講究,張貼出去,引得大梁城人文雅士的追捧,很快形成一股風氣,一些有學識的策士、名士,甚至遊俠、貴族、女子也都在擬作新詩。

    辰淩剛回大梁,隻有一日時間,還沒鬆口氣,就參加侯府宴會,沒注意到這些事情,此時聽洛語嫣親自道出,感到一定驚訝。

    洛語嫣拿出一張紙來,打開折印,遞給他看,笑著說道:“這是我今早寫的,辰哥看如何?”

    辰淩接過細看,隻見紙上四行字,筆體娟秀,猶如風舞,看來洛才女這一年來,沒少在毛筆字上下功夫。

    “大梁城東枘桃花開,一朝一歲朱顏改,青春如水輕歎息,明年開花複誰在?”

    辰淩讀完這首詩,心中一動,他不是什麽文學作家,對古代詩詞隻是一種喜歡,並沒有過深地學習和研究,因此一見此詩文,隻覺文筆已經無限接近了唐詩的意境,不得不佩服洛語媽的悟性、思維和長遠目光。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一些文人墨客,獨創詩體文裁,著書立文,流傳千古,他們寫出的句子,能流傳數千年而不朽,這本身就說明一個根本問題,文人的思維和文幸,可以跨越千古,刻在歲月中一段精彩烙痕,萬古難磨滅。

    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將相成泥土黃沙,但文人的經典文詞,仍然被無數後世人吹捧,漫卷詩書,青燈桌前,詠誦不絕。

    商周詩經、屈原楚辭、諸子散文、太公史記、大汗樂賦、樂府民歌、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等,經典不會被塵封,流傳千古。

    辰淩年少時到時背過一些詩詞,自己寫的卻不多,都是打油詩,看到洛才女的擬作詩文,有唐詩風骨之氣,點頭哀心地稱讚。

    洛語嫣搖頭笑道:“比起辰哥作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詩句,還差的遠呢,每次語媽有感而發,動筆要作詩,都會想到辰哥贈予之作,越來越感到詩文之意境美,日後必成經典之句,被千古傳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