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272章驚動列國(1/2)

    燕國快馬特使象一顆顆流星,從東北遼東出發,出了易水長城,有的朝趙國去,有的朝中山國、有的南下楚國、東入齊國,西入韓魏,一時間,撒向天下六大戰國與十餘個中小諸侯國。

    他們還動用了錦衫衛,以各種形式秘密散發著燕國儲君的求賢令,半月之間,燕國求賢若渴的消息,便在城池鄉野名山大川的士人們中間流傳開來,成為比齊國稷下學宮招募學人更為令人振奮的喜訊。

    這裏的不同之處在於,齊國的稷下學宮旨在弘揚文華,雖然也不排除個別學宮士人出仕為官,但它的主流畢竟是治學,齊王曾下諭,所要求士人們的是黃卷青燈,是修身自勵,是文章道德,不能轉入仕途。

    而燕國的求賢令很明朗,就是請士子們入燕,可入朝做官,也可進入學士府、奇士府講學,都能獲得爵位,去振興燕國,去建功立業,去出將入相,去名滿天下,去光宗耀祖!相比之下,如何不令士人們怦然心動?

    就好比四十年前,秦孝公發布求賢令一樣,天下士子紛紛入秦,最後出現了商鞅那樣的乾坤大才,使秦國富強。

    盡管到齊國稷下學宮去的士圍人絕大部分都屬於有誌於治學的讀書人。然而,純粹治學從來都不是春秋戰國士人階層的主流精神,自從“士”這個人群階層出現以來,他的主流精神就是經世致用,就是以學問入世奮爭,以才能建功立業。

    “看來燕國也要變法了,就好比當年秦國一樣,奮發圖強,不堪國恥,打算招收天下人才,為燕所用……”

    “戰國七雄,六國都已經變法圖強,唯獨燕國一直沒有動靜,死而不僵,這次終於有動作了。”

    “就是不知道,這燕國儲君,黃毛小子,能與當年秦孝公相提並論嗎?沒有一國之君的鼎力支持,變法,等於招惹殺身之禍!”

    “不錯,曆國變法,都是血腥之路,這下燕國的貴族要倒黴了吧?”

    “那還用說,現在國家變法,無非是廢井田,收回封地,頒布律法,用法家治國,嚴刑酷厲,第一批去的人,很多會成為犧牲品……”

    “言之有理,還是等等看,燕國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列國的百姓都議論紛紛,猶如一股旋風刮過天下諸侯各地,上到國君王室,下到黎民百姓,城街小巷都在討論這件事,都知道,燕國有一位儲君叫姬職,奮發圖強,帶領燕國子民趕走了強大的齊軍,又要在燕國變法,一時間,燕國儲君迅速傳開,都在猜想這位年輕的君王,究竟是何種胸襟的人物。

    數日來,燕國儲君的名聲因‘求賢令’傳開了,很多人都拿他與當年的秦孝公相比,即使他有秦孝公的雄才偉略,但試問天下,還有商鞅一樣的法家大才嗎?

    瞬息間,燕國的話題,竟然蓋過了西秦,壓過了消失數月的辰淩,成為當今戰國笑談的話題。

    風雲人物,總是與當代時政緊密聯係,不過開始各國士子隻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又過數日,聽說燕國儲君為燕國老夫子郭隗打造‘黃金台’,求才若渴,這一下可讓天下士子動心了,如此殊榮,如此的尊崇,可見燕國儲君的求才之心,禮賢下士的君王氣度,很多地方的士子開始冒著寒冷的冰雪之路,朝著北國趕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