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256章天地玄縱(1/2)

    辰淩與蘇秦接下來重點針對變法、朝政、軍防、農耕、土地等問題展開一番交流,各說其辭,盡管蘇秦乃曆史名相,最多時期曾佩戴過六國的相任,名動天下。

    但他終究還是縱橫家的代表,最擅長的是外交謀略,洞悉時局,謀而後動,而不是治國財政和農耕變法!

    辰淩覺得如果燕國要推行變法,光有蘇秦是不夠的,畢竟還是要有法家人物參與,來修訂法律,並且在土地、戶口、財政、治國等各方麵有大開展,而蘇秦最適合做外交部長,並不適合做國政院右丞相。

    提及當前戰國人才,辰淩首先想到的是樂毅,這個曆史上文武全才,助燕召公完成大業的名相,鼎鼎大名,很期待他的出場,春秋戰國,管仲樂毅,並稱於世,連後世諸葛孔明,都對二人敬佩仰慕,長拿來自比自己的才學和本領,可見一斑!

    還有一人令辰淩掛心的是範睢,盡管此時他還默默無門,但在史書中,他後來可是秦國的名相,對大秦的貢獻不亞於後世李斯,推行‘遠交近攻’策略,使秦國在逆境中迅速成長,長謀遠慮,為秦統一天下,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能把他秘密接回燕國,委以重用,必將有助於燕,同時還能奪走本應屬於秦國的大氣運。

    相對國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塊國運,有氣運則興,氣運散則亡,興衰之中,國運是一種無形的命運。

    辰淩自認不是什麽天才,也不是理論家、科學家,但他在武林世家長大,自幼習武,接受各種訓練,平時喜歡翻閱古籍資料,對一些基本的曆史常識,基本的文化知識、科學論點還是挺熟悉的。

    他要實行‘耕者有其田製’,重新分封土地,把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讓所有燕國百姓都有田耕,保障農民的利益,因為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鄉野百姓數量龐大,隻有調動起最基層的廣大人民群眾,才能鞏固國家政權和綜合實力,擊敗任何內在和外在的敵對勢力,這是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有指導實踐的重要意義。

    其次,辰淩要發展工業,推行變革,科技研究,培養一批專門從事科研的國士,建立奇士府,把能工巧匠轉變成發明創造的科研人員!

    雖然辰淩他不懂具體的原理細節,但可以陳述一種先進思維,然後讓一些臣子策士工匠師等,集思廣益,隻要聰明的古代中原人,有了尊重科學的思想,以超越時代兩千年的理論指導方向,從而讓古人避開封建思想束縛,投身於發明研究中,推動戰國工業的革命。

    兩人商討一番後,蘇秦幾次被儲君的新奇想法和見解弄楞住,但仔細一想,往往又覺得有一定的道理,石破天驚,撥雲見日,令他茅塞頓開,還有一些甚至他根本就沒聽懂。

    蘇秦越來越汗顏,對儲君的更加欽佩,最後歎道:“如果儲君能與家師會上一麵,討論一番,肯定能交流融洽,相言甚歡,當世也隻有神秘莫測的鬼穀家師才能博古通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鬼穀先生現在什麽武學修為?年高幾許?”儲君有些好奇問道。

    “家師已有一百多歲高齡,自身是武聖巔峰,隨時有可能涅磐破碎,鬼穀門中有天地玄縱四院,天劍、地兵、玄學、縱橫,臣與張儀皆出自縱橫院,這裏主學縱橫百合之術,分析時局,應對外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