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153章百廢待興(1/2)

    辰淩根據燕國的內政特點,結合自己的知識,吩咐負責掌管司法審判廷尉徐渭公,重新組建廷尉府,組織一些史官和律員,開始修訂燕國的律法,首先明確條律,廢除奴隸製,建功封爵,不分平民還是國士。

    “相國和太尉和在?”

    這時郭隗回道:“啟稟儲君,燕國朝政受創,分崩離析,目前相國、太尉、禦史大夫三公之位都空缺著。”

    辰淩微微點頭,又問道:“目前燕國軍隊有多少人馬,大將軍還有幾位?”

    一位渾身鎧甲的中年將領站出來,抱拳道:“臣羅成信,官居大將軍,回稟儲君,眼下我王權一方,擁有正規軍三萬,新軍兩萬五千人,禁衛軍一萬,後備蒼頭軍兩萬人,一共八萬五千人,其中騎兵一萬人,重甲兵一萬五千人,其餘兵甲和武器都不齊全,大多是在撤退逃亡中,臨時組建,沒有鐵石和生鐵,我們無法自行冶煉打造兵器,兵甲緊缺,軍備不足;目前大將軍還有兩人,分別是陸丁山,薑雄武,將軍四人,偏將十一人!”

    辰淩心中惻然,燕國竟然缺在兵少將到這等地步,也夠愁人的,曆史上,秦昭王修築黃金台,招賢納士,吸引戰國名士數十人,一時蜂擁湧入燕國,光文武全才的大將,就有樂毅、秦開、劇辛,文有鄒衍、蘇秦、蘇代等人,現在才人凋零太嚴重了。

    戰國大爭時代,什麽最值錢,人才呀!不光戰國,任何時代,皆是如此!

    辰淩心中有數後,開口道:“寡人想到幾點,群臣聽一聽,如果行得通,立即著手去辦,第一,整肅軍隊,將目前的軍隊,重新編製一番,加強訓練,嚴化軍紀;第二招募新軍,四處各地鄉野城池,廣發告示,就是朝廷備軍,準備來年奪取失地;第三,可從佃農、難民和奴隸這些群體中,破格吸取壯士組成一軍,如果建功立業,照樣落戶升爵,擴大統一戰線;第四,派人建立兵械庫和冶煉廠,把廢棄的廢鐵兵器重新熔爐成兵甲,另外派人在咱們的地盤內,尋找鐵礦山,第五,儲備糧草和戰馬,太仆和少府要介入,為軍隊準備好所需的糧餉和馬匹。”

    群臣聽後,覺得大有道理,紛紛讚同,就這樣拍板下來,各有負責落實人。

    易太後見儲君三言幾句就把群臣震住,侃侃有詞,句句在理,心頭暗喜,心想王兒文武全才,定能扛起複國大計,這下自己也就放心了。

    “諸位卿家,哀家也有幾句話要說,曆來新君即位,都要大赦罪犯,都要滿朝加爵,但我大燕從這次起,便廢除了這兩個舊規矩,耕戰晉爵,雖王族而無濫封,功勞爵位是要自己掙的,不是憑改朝換代混的。

    “如今大燕微弱,即使把在場所有人都封王,其實都是虛的,為難之間,任何虛爵毫無意義,儲君歸來,帶領眾卿家百廢待興,從頭幹起,這個時候,各位彰顯自己才能的機會就到了;大爭之世,無功便是錯!曉得了?

    “人都說‘主少國疑,少做事,混功勞’,錯也!誰指望在哀家這雙眼下翻雲覆雨,混個高爵,你便來試試!”

    一席話落點,舉殿文武官員肅然無聲,群臣心如明鏡,但同時也充滿信心。

    辰淩接下來又與群臣商政一番,關於農耕、經濟、水利、補防、外交的問題,由於燕國積弱,一無所有,任何事情開展起來,都非常困難,最主要連國土隻剩下那麽方圓數十裏,靠近大海荒無人煙,一塊孤煙蕭索之地。

    不過辰淩依據地理知識,知道此城是金州的前身,此時名為遝氏城,它靠近大連和瓦房店一帶,這裏金屬礦產資源儲量不大,礦體小,主要分布於莊河、普蘭店,有鐵礦點七十多處、銅礦點四十多處、鉛鋅礦二十餘處和少量的鉑(鎳)、金、鉬等貴重金屬礦點。

    於是辰淩大概指出幾個地點,命令少府顧彥章全權負責尋找鐵礦,籌建軍械庫、冶煉坊、加工海鹽的事宜,這些都是關係到燕國存亡的大事,顧彥章恭敬領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