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戰論

第62章夾攻戰策(1/3)

    當辰淩與鄭安平同駕來到逢澤大湖的區域,就看到了遠近駐紮一條防禦線,都是清一色的魏軍武卒,兵甲鮮明,威武嚴肅,在一出空蕩的原野上,劃分出不少營盤,留給各國諸侯臨時駐軍安紮營地。

    各色各樣的纛旗,高高掛在營盤的轅門處,迎風獵獵作響,朔風飛揚。

    戰國時期,陰陽家學說甚盛,各大戰國的旗幟顏色與服飾主色都是極有講究,有據而定的。講究的依據就是該國的天賦德命;七大戰國更是無一例外。

    魏國崇尚紅旗,軍旗和甲服都選用紅色,承繼火德,秦國崇尚黑色,古樸神秘,軍旗和甲服都選用黑色。

    除此之外,韓國也出於晉國,但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獨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幟服飾皆為綠色。趙國亦出於晉國,卻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為主,木德為輔,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幟也就變成了七分紅色三分藍色。

    齊國較為微妙,論發端的薑黑齊,並非周室的王族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諸侯,尚沒有自立國德的僭越行為,所以薑齊仍然以天子德性為德性,旗幟服飾皆為紅色;但到了田齊時代,戰國爭雄,齊國既不能沒有自己的天賦德性,又不能從傳承的意義上接受火德,於是齊國推演出“火德為主,金德為輔,金煉於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幟服飾變成了紫色。

    楚國是蠻夷自立而後被冊封,很長時間裏楚國是旗有五色而服飾皆雜,中原諸侯嘲笑楚國是“亂穿亂戴亂德性”。進入戰國,楚國便推演出“炎帝後裔,與黃帝同德”的土德,旗幟服飾變成了一色土黃。

    燕國是正宗的王族諸侯,但沒有繼承火德,它久處幽燕六百年,對周室王族不斷衰敗的曆史刻骨銘心,獨立之心萌生已久;燕國公族認為,先祖的火德已經衰敗,作為王族旁支後裔的燕國若承繼火德,這把火必然熄滅,要興盛,須反其道而行之,於是推演出“燕臨北海,天賦水德”,確定了燕國的水德。燕國之水是煙波浩淼的藍色大海,於是燕國的旗幟服飾就選定了藍色。

    故此,魏的紅旗、楚的黃旗、齊的紫旗,趙的紅藍旗、燕的藍旗、韓的綠旗,還有中山國、周朝、宋國、衛國等,各有自己的顏色旗幟,色彩或圖案各異,遙遙對應,十分鮮明。

    辰淩在鄭安平的解釋下,大致對諸侯國的旗幟和顏色有了初步了解。

    逢澤地,在《水經注》又稱百尺陂,源自魯國溝水,在這裏形成一片天然湖泊,四周叢林茂密,山陵園林,方圓二十裏被化為魏國王室狩獵之所。

    此刻,逢澤的清晨分外壯美。浩淼水麵在火紅的天幕下金波粼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