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兇猛

第三百章 邊境兵起(2/3)

    大家皆以為為官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熟不知站在重臣之位上,他們每做的一個決定都絕對可稱是如履薄冰,生怕一個不好的決定,會帶來什麽不好的後果,那絕對是一種災難。

    這也為何許多的官·員上任後根本什麽都不想去改變的原因所在。康熙年間的軍機大臣、實際上的宰相張廷玉,他的座右銘便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這一次,大家都表達出了自己的意見,甚至除了兵部尚書之外,其它人的意見還是如此的統一,這樣的事情可是極少發生的,以至於幹文帝的聽聞之後也不得不沉下心來,仔細的思考著一旦用兵之後的力與弊。

    大家都不話了,隻剩下了兵部尚書程柏林一臉堅定般的表情說著,“陛下,各位大人,這一次是西蠻主勤向我們勤手。還記得去年時他們曾有使團來到大梁,我們當時給了他們銀子和兵器的。但這才多長時間過去,他們就又想卷土重來,這樣的鄰邦,一味的退讓是絕對不行的。與其次次給予好虛來示弱,不如打上一場,打痛他們,讓他們知曉我們的厲害,如此一來,他們才會變得更為老實一些。”

    兵部,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尤其是和平時期,其地位遠遠不如其它幾位,便是連一向最落後的工部都比他們有著更多的話語權。而隻有在發生戰爭的時候,兵部才能顯露出他的實力。顯然這一次程柏林是不想放棄這樣的機會,一心想著要亮亮肌肉,也證明一下他們的實力。

    尤其這一陣子多了五千青壯年,且跟下來的一萬青壯年征兵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這就讓程尚書有了更多說話的底氣。

    隻是程柏林想要好好的表現一番,有些人確並不這樣去想。比如說戶部尚書芮不通,主管著一國錢財的重臣,深知打仗就是打錢的道理,他很快就跟著站了出來,開言問著,“程尚書,蠻人生性殘忍,且從小就在馬背上生活,弓箭能力嫻熟。與他們交戰,請問兵部能有幾成的勝算呢?而就算是打勝了,麵臨著對我們貧窮千百倍的蠻人,我們又可以得到什麽?相比於我們的付出一切值得嗎?還請程尚書三思呀。”

    各人的位置不同,讓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自然得出的結果也是並不相同的。芮不通這一番的說法自然是無錯的,聽在程柏林的耳中他也是無從反駁,隻是冷哼一聲別過頭去,便在不言語。

    下麵大臣們的表現都落到幹文帝的眼中,讓原本已經做好了出兵準備的皇帝又不得不猶豫了起來。

    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幹文帝自然知曉。內部不穩,何以出兵?

    “也罷,眾愛卿都是言之有理。如此大家不妨下去好好在想想,明日便是大朝,到時候朝堂之上在議論便是。”幹文帝並沒有拿出皇帝的威嚴直接下旨,而是決定再好好的想上一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