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驚風密雨

第二回 幹清宮睿智激藩臣 刑堂上膽肝動帝心(1/3)

    周培公的揣度一點不錯,康熙同時召三藩入覲,本意是效法趙匡胤席前奪兵。但周培公卻不知道,給康熙出這個主意的人,正是為他寫薦書的伍次友。伍次友原是揚州名士。康熙元年會試時,伍次友因寫《圈地乳國論》,深得康熙賞識,被聘為帝師。他在辭官歸山之前,曾為康熙起草了《撤藩方略》。

    吳三桂既然不來,康熙的奪兵計便不能行。他那熱得發燙的心也隻好涼了下來,代之而起的是難以昏抑的憤懣。他忍著一肚皮的氣,在幹清門和顏悅色地接見了代父行禮的吳應熊,又賞銀子又賜葯,下詔慰諭「病」了的吳三桂。退下來後他越發覺得渾身不自在。

    生氣歸生氣,正經事還得辦。過了正月十六,康熙下詔令已經入京的尚可喜和耿精忠入內,在幹清宮正殿接見議事。乘輿路過幹清門時,康熙掀起明黃軟緞的窗簾向外張望了一下,見耿精忠和尚可喜兩個人穿著簇新的鵝黃團花龍褂,俯伏著身子正在叩頭,不禁輕聲嘆息,含笑大聲說道:「二王遠道而來,免禮了吧!」說了腳一頓,令乘輿停下,兩步跳了出來,在丹墀下一手挽起一個,嗬嗬笑道,「朕倒沒料到你們來得懲早。在京還過得慣?這裏天氣比不得廣東、福建,要多加些衣服才成啊……」一邊說,一邊沿甬道向正大光明殿徐步而行,語氣神情間透著十二分親熱。上書房隨侍大臣索額圖、熊賜履,議政王傑書,一等公遏必隆等率著部院大臣,早就候在殿口,見他們過來,忙一齊跪下,直待三人先後進殿,方起身魚貫而入,一斜溜兒伏在殿門口。

    「你們住在哪裏?」康熙命耿精忠、尚可喜坐下,端起禦案上的奶汁啜了一口,這才仔細打量麵前這兩個異姓王爺。他們是康熙三年覲見的,已經離別整整六年了。尚可喜已大見衰老,目光也失去昔日的神采,顧盼時頭部不斷地癲顫,手足都顯得有些獃滯。耿精忠卻正當盛年,挺胸凹肚,正襟危坐,目光炯炯地看著康熙,聽到問話,忙從椅中欠身,賠笑說道:「尚可喜住在兒子家,奴才住在弟弟家。」

    康熙點頭一笑。耿精忠的弟弟耿星河與尚可喜的三兒子尚之禮和吳應熊一樣都是他的姑父,羈留京師住在額駙府,做散秩大臣。這二人都是吟風弄月的浪滂公子,詩酒以外不問政事,用熊賜履的話說便是「稍有晉人風度,絕無漢官威儀」。比不得吳應熊,明麵上老老實實,背地裏卻和外邊的督樵大員廣為結交,三兩日便和雲南書信往來一次。聽了耿精忠的話,康熙沉吟片刻,轉臉吩咐侍立在旁的養心殿總管太監小毛子:「傳話給內務府,賜銀二位額駙每家三百兩。」又向耿、尚二人笑道:「朕知道你們手麵大,不要嫌朕小氣。這兩個額駙人品才學都好,再歷練幾年,朕還要叫他們分掌部院的事呢……」說著,又笑了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