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就醫指南

第360章 356.化無形為有形(2/4)

    主要還是因為出現了需求大量魚皮的市場,魚商們覺得有利可圖便屯魚養著,想要進一步提高價錢。

    “當然,以諸位的學識和能力,完全可以從那些商人手裏拿到一個相對正常的價格。”卡維說道,“但我始終認為,醫療是技術工作,該花時間在技術的精益求精上,而不應該成天想著救治病人需要多少金錢。”

    19世紀的醫療和金錢掛鉤不算明顯,醫院都有金主和教會的資助。

    有錢人和窮人在醫療上的開銷有相當大,但更多還是集中在療養、飲食和生活方麵。正經醫療措施其實差距不大,甚至幾乎沒有差距,因為造成的醫療結果是一樣的。

    但隨著卡維引入現代外科的理念,藥物、器械、甚至手術技術本身都存在著稀缺性,而這種稀缺性代表了金錢,同時也帶來了結果上的巨大差距。

    即使無視技術傳授需要的學習成本,想要在所有醫院普及這種技術本身就不現實,因為錢不允許。

    在醫院資金固定的情況下,某一項花銷太過奢侈就會帶來不平衡,自然會受到金主爸爸們的製衡。

    卡維見過且早已經習慣了這種感覺,有些時候能自製就自製,省的不隻是病人的錢,可能還有科室的罰款。當然要是真到了現代,使用魚皮敷料顯然要遇到更多現實性問題,對醫患雙方都沒什麽必要。

    “如果諸位是真心想要學會燒傷處理的技巧,並要將其應用於燒傷病人,那請學會自行切割魚皮。技多不壓身,技術本身本就沒有也不該有貴賤之分。”

    “我們都要變剝魚工了啊.”

    卡維回身看了看黑板上的幾個重點,重申了自己對燒傷處理的大方向:“記住前兩天的補液,之後是兩周的創麵修複,等這些全結束後才考慮接下去兩個月的皮膚重建工作。”

    先救命,再救創麵,最後整形,這是一套現代對抗燒傷的流程,不能急,也不能憐惜鈔票。

    本來他是想講一講皮膚移植的,畢竟疤痕攣縮帶來的不僅僅是功能喪失還有美觀喪失。至於移植上的具體操作,那就得交給這些法國外科醫生了。

    “再過幾天我就要回國了。”

    卡維準備把燒傷的皮膚移植和比才的喉癌切除作為收官手術:“如果傷員們的創傷恢復情況允許,我可能會在外科大會結束後做幾例自體皮膚移植。”

    說罷他便看了眼時間:“時間不早了,皮膚移植長話短說,具體還是到了手術當天再講吧.首先是.”

    正當他要往下說下去的時候,門外忽然衝進來一個黃皮膚年輕人,身子不高,穿著不太合身的寬鬆黑禮服和馬褲。進門後他就連說對不起,但雙腳卻沒片刻停留,三兩步衝到了卡維跟前。

    “你怎麽來了?”

    “出事了!”

    卡維馬上想到了還在醫院裏躺著的好幾位重度燒傷,他們體表燒傷麵積都超過了40%。雖然過了前兩天的危險期,休克已經糾正,呼吸道也很通暢,但身體也到了第二個重要關頭。

    接下去因為無法進食、創麵疼痛、感染幾率增加,在創麵完全愈合之前都算危險期。

    這樣的傷員放在現代也不一定能全救活,在19世紀突然死亡就更正常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