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就醫指南

第358章 354.願上帝保佑這位可愛的法蘭西廚(1/4)

    這場開局更像鬧劇一般的會議,最終還是在超高死亡率的麵前步入了正軌。

    “想要處理好燒傷是一件長時間的工作,遠遠不是隨便蓋上紗布就行的。”

    卡維羅列出需要做到的幾點要求:“首先第一點就是抗休克,傷員一入院,要在第一時間建立可靠的靜脈通路,第一時間開始補液。方法之前已經說過了,通過輸液瓶和橡膠管向體內灌入液體。閥門可以不用,選擇打結的方式控製流量。

    但燒傷本身需要快速的大量補液,往往不需要打結.計算的公式我也寫在這裏了,你們記一下,兒童和成人不同,計算時一定要注意!”

    卡維拿出了好幾張記者拍下的黑白照片,裏麵是救治成功的大麵積燒傷病人,人人都掛著生理鹽水。

    在霍特和卡維的壓力下,眾人漸漸接受了燒傷補液的常識,開始記錄這些常識並準備回醫院後就付諸實踐。

    “這些都記下了?”

    “記下了”

    卡維聽罷用板擦把這些文字、表格和數學公式全部擦掉,然後說道:“牢牢地記住它們,下次遇到了就能用上。記住一定要優先補液,每家醫院都備一點針頭和橡膠管,反正手術也需要。”

    “嗯下次遇到了就能用上.下次?嗯???”

    “等等,什麽叫下次遇到就能用上,這次呢?這次難道不能用?”

    “確實不能用了,已經過了輸液期。”卡維解釋道,“最後一個傷員應該是昨天上午送去醫院的,離現在已經24個小時。現在再輸液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加速死亡。”

    燒傷先用大劑量補液支持治療就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現在又來一個“超出規定時間反而更有害”的相反概念,幾乎所有人的腦子都不約而同地卡了殼。

    卡維說的是延遲性液體複蘇帶來的再灌注損傷,確實是一個難點。【1】

    理論枯燥難懂,用現有的醫學知識體係根本解釋不清,隻能用例子去解釋:“以前跟隨父親在意大利工作的時候,遇到嚴重燒傷的病人都會說嗓子疼口渴,喝水很難緩解。我們後來才知道是身體需要大量的水,是那種和血液差不多的水,也就是加了鹽的水.

    請記住,是0.9%的NaCl,水需要煮開之後加蓋冷卻。”

    卡維又強調了一遍生理鹽水的濃度和高溫消毒的重要性,然後開始給他們講述“病例”:“輸液很有效,越早輸液,輸足量的液體就越能增加他們的存活率。但有一次,一位病人在輸液結束後不久就死了。”

    “怎麽死的?”

    “我們做了屍檢,並且大量使用了染色和顯微鏡檢查。”卡維說道,“因為我和父親的生理學病理學基礎並不紮實,隻發現了屍體各組織髒器都出現了腫脹和損傷,其餘是什麽原因我們也不清楚。”

    台下頓時沒了聲音,隻有坐在後排的霍特和塞迪約輕輕鼓掌:“這種特殊現象需要繼續研究,。”

    “其實那些急需糾正休克的病人早在這24小時內就已經死得差不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