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九五八章 前車(1/3)

    瀛洲島上安置的移民百姓,大多數人的日子過得都相當艱苦。

    其中頭一年前來的移民屯戶,情況稍微好上一些,他們在驅離島上朝人和土著的過程中得了不少實惠,占有了一些村落和房屋,分得了一些耕牛和牲畜。

    但是大批新來的移民,卻沒趕上這樣的機會,到了瀛洲島那真是從頭開始,吃的是以工代賑得來的救濟糧和山野菜,住的則是自己挖的地窨子、自己搭建的草棚子。

    好在不論如何,六月裏到來的最後一批移民屯戶,到了七月中旬的時候,也基本完成了開荒墾種的農事,沒有錯過最後的農時。

    整個瀛洲島從南島北,從東到西,累計完成安置移民共八十四屯兩萬五千三百五十戶,口數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這個情況已經大大超過了楊振的預期。ωωω.Lωxδ9.org

    楊振以為五年之內能夠移民超過十萬人就不錯了,從去年夏到今年夏,滿打滿算也就一年的光景,就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

    當然,令楊振更加欣喜的是,兩萬五千多戶移民已經完成墾荒種植甘薯、番仔薯以及高粱、稻米累計超過了三十萬畝。

    而其中有超過二十五萬畝,都種上了相對高產的甘薯與番仔薯。

    當然其中種植麵積最廣、種植畝數最多的,還是在島上老屯戶已經嚐到甜頭並且引種起來極其方便的番薯。

    楊振帶著隨行的人馬環島走了一圈,發現環島平原所有易墾宜耕的土地幾乎都已經開墾遍了,而且到處都是成片成片鬱鬱蔥蔥長勢茂盛的番薯田高粱地。

    楊振花了三天的時間,環島一趟走下來,心中的底氣更足了,有了這樣一個糧草補給的基地,他對打下九州島也更有信心了。

    對於倭奴國,楊振在心裏麵厭惡歸厭惡,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點忌憚的。

    跟隨他前來的部將們,多數都是大老粗,他們對於倭奴國的了解,基本上停留在他們祖輩父輩口口相傳的萬曆年間入朝抗倭作戰的故事上麵。

    充其量也就是再多知道一些早在嘉靖年間戚大帥、俞大帥他們率軍抗擊倭寇侵襲的故事和傳說。

    至於幾百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征集大軍討伐倭奴國的曆史,他們沒有哪個人知道此事。

    但是楊振可不一樣,來自後世的他,好歹是上過大學,學過曆史的。

    雖然他不是曆史專業的,但是因為對如何滅亡倭奴國過於感興趣,所以他曾看了不少這方麵的書籍。

    其中就有忽必烈派人兩征倭奴國的曆史故事。

    忽必烈兩次派人征討倭奴國的具體時間以及來龍去脈,楊振已經有點記不清楚了,——穿越時間越長,他在前世所形成的的記憶就越是模糊,但是忽必烈兩次派人征討倭奴國盡皆失敗的教訓,楊振卻記憶深刻。

    忽必烈第一次征討倭奴國,是在南宋滅亡之前,元軍出兵近四萬人,船近千艘,從高麗半島南端出發,先打下對馬島,屠了對馬島,然後有占領壹岐島,屠了壹岐島,最後從博多灣成功登陸九州島。

    但是因為九州島上的倭奴們太窮了,元朝的大軍即便所過之盡皆屠掠,也搶不到什麽像樣的糧草軍需補給,結果三四萬人馬軍需補給斷絕,無力再戰。

    又因為當時的鐮倉幕府調集了十萬大軍相繼趕來迎戰,同時趕上台風天,忽必烈派出第一次東征倭奴國的大軍最終在損失了大批人馬戰船之後倉皇撤離。

    至於忽必烈第二次派人征討倭奴國,則是在南宋滅亡之後進行的,這次派出的人馬更多,多達十餘萬兵馬,各種戰船、補給船更是多達四五千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