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九三九章 前提(1/3)

    當然,除了調兵渡海南下,前往關內助剿流寇這件事情之外,張若麒、方一藻以及褚憲章跟楊振商談的事情還有很多。

    其中就包括了在前來旅順口的路上張若麒對楊振所提及的平虜大事。

    就如原本曆史上曾經發生的情況一樣,兵部尚書陳新甲或者說張若麒他們,在關內局勢幾近敗壞崩盤的情況之下,仍在策劃著對清虜的畢其功於一役。

    張若麒這個欽差,這一次代表陳新甲,同時也代表崇禎皇帝,向楊振詢問了年內金海鎮與遼東鎮兩路大軍東西攜手並出,一舉平滅清虜的可行性,但是被楊振當場否定了。

    當然了,楊振也向張若麒認認真真解釋了短期內這樣做決不可行的原因。

    不是楊振不想率軍北上一舉幹掉清虜,收回遼沈故地,而是他對曆史上曾經真實發生的鬆錦大決戰大明軍隊一敗塗地仍然心存忌憚。HTtρδ://wωw.ξWΧs9.Org

    若是再給他兩年的時間,哪怕是一年的時間,楊振的把握也將會更大一些。

    所以楊振幾乎如同當年洪承疇一樣,當著方一藻、褚憲章的麵兒,向張若麒大倒苦水,拋出了一堆困難。

    一個是,金海鎮的移民屯墾事務正在進行,雖然移民來了不少,但是糧食供應緊張,無論如何也得等新開的荒地收獲一季兩季後才能大舉興兵。

    另一個是,金海鎮雖有繼續募兵擴軍的計劃,但是餉銀匱乏,而且槍炮彈藥的庫存也不夠,也需要一段時間籌集和打造。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是,楊振重提了楊嗣昌的主張,即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北上與清虜決戰之前,起碼得先把關內、中州、湖廣等地的局勢穩一穩。

    楊振所說的這些理由,都是客觀存在的理由,瞎子都能看得明白。

    然而,麵對楊振的推脫,張若麒卻十分不悅,並向楊振提出了幾個不能再拖延下去的理由。

    其中,令楊振最無法反駁的一條,就是楊振攻奪鎮江堡的成功表現,說明現在清虜的主力大軍實力已經下降,根本沒有傳說中的那麽厲害。

    特別是,張若麒將楊振兩年多來曆次戰事之中擒獲以及斬殺的清虜偽宗室王爺貝勒貝子固山的情況一一曆數了出來,讓楊振聽了都咂舌不已,無言以對。

    張若麒那意思,就像是在說,如果清虜真有那麽厲害,為什麽你能打那麽多勝仗?

    當然了,除此以外,張若麒還向楊振述說了崇禎皇帝、內閣大臣們以及兵部尚書陳新甲有意讓遼東鎮與金海鎮盡快聯手平虜的真實原因。

    那就是朝廷的財源,快要支撐不下了,遼餉、剿餉、練餉這三大餉的餉源,已經幾乎枯竭。

    而天下流賊剿之不盡,其根源就在這三大餉。

    這一點,到現在為止,不僅朝野上下看到了這一點,而且崇禎皇帝也看到了這一點。

    關內局勢惡化的罪魁禍首,朝廷上下都將之歸結到了三大餉上麵,最後歸結到征收幾十年的遼餉上麵。

    這個看法,當然沒有什麽大錯。

    然而看到了又能如何呢?

    遼東一日不平定,遼餉就一天不能停止。

    對此,所有人也都看到了,遼東一地實在是牽扯了大明朝太多的兵力財力與物力。

    隻要遼東平定了,不僅遼餉可以停,而且遼兵也能大舉抽調入關,有遼兵平賊,有金海鎮的兵馬平賊,那麽剿餉、練餉也就不必征收,或者最多征一個剿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