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七七三章 快傳(1/3)

    鴨綠江畔鎮江堡城一夜之間的易手,不僅在鴨綠江口以南的金海東路和鴨綠江東的朝人一方,引發了連鎖反應,搞出了遍地烽火,其在鴨綠江以西的清虜國內,更是掀起了一陣前所未有的恐慌。

    九月十九日淩晨,清虜定海大將軍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驚聞東門方向城破,正待親率城中主力增援鎮江門,卻不料當其出府之際,竟被突如其來的張臣率領大批人馬圍在了大將軍府中。

    最令濟爾哈朗既氣急敗壞卻又驚慌失措的是,他派去負責突圍的精銳巴牙喇兵馬,竟然不是來犯之敵的對手,一次接一次的出府衝擊,不僅皆以失敗告終,而且次次傷亡慘重。

    他原本有意堅守大將軍府,等待駐守西門的主力前來救援,卻又極其擔心在援軍到來之前,大將軍府就落入來犯之敵的手中。

    就這樣,一向自詡智謀深沉老謀深算的濟爾哈朗,在固山額真艾席禮等人的勸說和護衛之下,收拾了府中緊要之物,於當日淩晨大將軍府正門被炸開之際,從後門突圍而出。

    濟爾哈朗與艾席禮倉皇行至西門,聽聞朝人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柳林所率領的三千朝人步卒已經叛變,而城外的金海鎮大軍也已入城,知道鎮江堡大勢已去,隨即率軍出西門,趁夜遁去。

    當然了,如果濟爾哈朗與艾席禮在抵達鎮江堡西門下的時候,能夠舉旗坐鎮西門,收攏麾下兵馬,然後回身迎戰,拚死一擊,一旦堅持到天亮,也許還有翻盤的機會,最起碼不會叫楊振贏得如此輕鬆。

    但是,在事發突然的情況下,濟爾哈朗可完全沒有那種為了守住鎮江堡而甘願丟掉自己性命的思想覺悟。

    叫他這個大清國的堂堂定海大將軍和碩鄭親王鑲藍旗旗主,與鴨綠江畔的鎮江堡城共存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與此同時,類似守城這樣的事情,本來就不是清虜的強項,即便是濟爾哈朗這種打了半輩子仗的清虜親王,也並沒有多少守城的經驗。

    多少年來,從來都是濟爾哈朗他們前去攻打別人,所過之處,生殺予奪,皆由他們說了算,他們自己又何曾品嚐過這樣的滋味呢?

    深夜之中,突然城破,驚慌失措之際,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處置,也是在所難免。

    特別是濟爾哈朗並非老奴奴兒哈赤的子孫,他也不是清虜偽帝黃台吉的親兄弟,更不用說他的父親舒爾哈齊、長兄阿爾通阿和三哥紮薩克圖死在奴兒哈赤的手上,而他的嫡親兄長阿敏又死在黃台吉的手上了。

    平時的時候,他可以為了自己當下的和長遠的利益,強迫自己忘掉過去的一切,將久遠的舊怨深深埋藏在心底,忍而不發,扮作一副人畜無害最為忠誠的樣子。

    但是到了真正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卻絕對不會為了履行對黃台吉的所謂忠誠,而輕易斷送掉自己的性命,哪怕是去冒這樣的風險也不行。

    因為他很清楚,若是他死了,憑他那幾個尚處在幼年的兒子是一定守不住家業的,到時候鑲藍旗就算僥幸不被黃台吉趁機收走,也一定會淪為其他人的盤中餐。

    總而言之,一旦他死了,不僅他的父親和兄長們永遠沒有平反的機會,而且他多年來隱忍奮鬥所取得的一切,都將煙消雲散。

    於是,當日淩晨,率軍倉皇行至鎮江堡西門下的時候,濟爾哈朗略一權衡,就接受了艾席禮的建議,棄城而走了。

    出了城,濟爾哈朗茫然四顧,考慮到九連城同在鴨綠江邊上,麵對金海鎮和朝人聯軍的炮船同樣並不安全,所以在艾席禮等人的建議下,一行人收攏了跟隨出城的人馬,尋路往鳳凰城行去。

    九月十九日午時前後,濟爾哈朗率領從鎮江堡撤出的鑲藍旗兵馬步騎將近兩千人,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抵達了鳳凰城,並在這裏選派了四路信使,分頭向各方通報消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