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七三三章 起因(1/3)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尤其是在蟎韃大清國的八旗部眾當中,要想挑選出一批有技術有經驗能造船的船工匠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八旗滿洲部眾就不用說了,他們並不是完全不能造船,隻是他們的造船能力很差。

    他們打造出來的船隻,用於風平浪靜的小河或者內河運輸或許還湊合。

    但是要讓他們伐巨木造海船,尤其是適合海上作戰的海戰船,那就是難為他們了。

    至於八旗蒙古部眾,那就更不用說了,別說造海船了,就連海船長啥樣,大海長啥樣,他們都沒見過。

    所以在滿韃大清國的八旗部眾之中,也隻有八旗漢軍裏麵有一些懂得造船的船工匠人。

    尤其是那些前東江鎮將領出身的八旗漢軍人馬,例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他們三個的人馬。

    然而就連他們三個人的部眾當中,也並非全都是懂海戰懂造船的人馬。

    比如孔有德和耿仲明,他們當年從登萊乘船渡海投降黃台吉的時候,雖然給當時的後金帶去了不少海船,但是他們兩個人所領的部眾人馬,其實仍是以馬步軍和火器營為主,真正的水師營並不多。

    至於懂海戰懂造船的部下就更少了。

    在三順王當中唯有尚可喜在投降滿清的時候,裹挾了前東江鎮的大量水師營船工匠人等非戰鬥人員以及長期生活在東江鎮所轄島嶼上的海島民。

    這些駐紮在東江鎮海島上負責修造戰船的船工匠人和島民,才是當時尚可喜拐帶裹挾到滿韃子那邊的真正財富。

    然而可惜的是,尚可喜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隻是把他們當成了可以用來濫竽充數的,可以用來邀功請賞的一般百姓。

    甚至到了當時俞亮泰率領水師突襲連雲島的時候,尚可喜都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些船工匠人的貴重之處。

    結果,等到集中到連雲島上籌建船廠的船工匠人們被俞亮泰一網打盡一掃而空之後,回到鎮江堡的尚可喜,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那麽多懂造船的船工匠人之後,這個奉命督造海戰船的智順王,終於傻眼了。

    春三月以來,多爾袞在蓋州城、熊嶽城、許官堡一線不斷修造城池,步步為營築城南下的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是尚可喜負責的造船事務進展卻極其緩慢。

    為了安全起見,尚可喜沒敢在鴨綠江口建立新的船廠,而是請旨之後,最終將滿韃子計劃建立的船廠選址建在了距離鴨綠江口數十裏的靉哈河口。

    這條靉哈河,古代叫做大蟲江,到了明清之際,叫做靉哈河,再後來稱作靉河。

    這條河,從寬甸堡所在的群山中發源,然後一路往東南奔流,至鎮江堡以北,九連城以南地區注入鴨綠江,算得上是鴨綠江下遊的最大一條支流。

    這個河口的北邊不遠,就是九連城,那裏鴨綠江沿線軍事重地之一,駐有相當數量的大清兵,此時大清國內專理對朝事務的大臣衙署,就位於九連城。

    而這個河口的南邊不多遠,就是鎮江堡的所在地,現如今那裏更是鄭親王濟爾哈朗親自坐鎮的地方,直接駐紮著滿洲鑲藍旗的大批人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