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七二三章 朝人(1/2)

    李朝的北方數道,早在大明萬曆末年遼東戰事開始之後,幾十年來曆經戰亂摧殘,到了現在這個李朝國主李倧就任國王以後,更是經曆了丁卯胡亂、丙子胡亂這樣的大戰亂大破壞。

    如今李朝北方數道之地殘破不堪,許多城池毀棄,商旅不通,民人逃散,人口稀少,可謂是田地荒蕪,百業蕭條。

    至於原來開采過的那些礦場礦坑,更是早就廢棄掉了。

    尤其是在前幾年發生的丙子胡亂之後,麵對軍事實力遠勝自己的清人,李倧以及李朝當政的主和派權臣們,已經完全選擇了躺平。

    對於早就廢棄的鐵山鐵礦以及介川鐵礦,他們根本沒有重啟開采的想法。

    至於自行冶鐵鑄炮、重新武裝自己的事情,他們更是連想都沒敢想過。

    如果不是楊振這次在跟李朝君臣達成的江華島密約裏麵,寫明了要用平安道鐵礦抵消金銀賠償的條款,李朝君臣根本沒動過要征調礦工民夫重啟介川鐵礦的念頭。

    也因此,楊振的江華島之行雖然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但是朝人重啟介川鐵礦以鐵礦石抵償賠款的事情,始終進展緩慢。

    不是因為介川鐵礦不好開采運輸,相反,介川鐵礦是大型露天礦藏,並不難開采。

    而且它的位置也很好,就在清川江的下遊,那裏既靠著清川江水道,又距離清川江的出海口不遠。

    駐守金海東路的俞亮泰水師船隊,從海上可以直接進入清川江口,然後等到海上漲潮的時候可以毫不費力地逆流而上,直抵介川鐵礦附近裝載礦石。

    而介川鐵礦,不僅位於鴨綠江以東,更遠在清川江以東,駐兵鎮江堡的濟爾哈朗以及駐紮九連城的滿清朝鮮事務大臣,也很難發現清川江東岸介川鐵礦附近的貓膩。

    所以,製約介川鐵礦產量的問題,不是別的,就是人的問題。

    楊振與李朝君臣的江華島密約達成以後,李倧將重啟介川鐵礦,並向楊振的金海鎮無償提供鐵礦石的事情,交給了率軍駐紮平壤的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柳林。

    對此,這個平安兵使柳林當然十分惱火。

    雖然這個平安道兵馬節度使跟他的親家沈器遠一樣,暗地裏也是一個親明派,對於李朝臣服滿清感到十分屈辱,尤其對於在滿清那裏遭受到的屈辱心懷怨恨,但是李倧叫他征調人力開采介川鐵礦,然後無償提供給突然冒出來的金海鎮,他的心裏也是一百個不情願不樂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