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六五八章 參半(1/3)

    說到朝廷已經下旨,詔罷各鎮內臣,方光琛見楊振聽說這個消息後果然眼睛一亮,當下笑著說道:

    “光琛知道都督關心此事,是以在山海關遇到了前來傳旨的欽差之後,即著人留意記錄了欽差對高總監宣讀的旨意。”

    方光琛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取出一摞紙張來,從中抽出了一張折疊的信紙,朝楊振遞了過來。

    楊振接過信紙,就著張得貴聞言舉過來的燈燭展開,一行行清晰的蠅頭小楷立刻映入眼簾,隻見上麵寫著:

    “各鎮內員,察飭已久。兵馬、錢糧、器械等項,稍有改觀,但戰守防援,事權未能盡一。今準科道所請,將總監、分守等內臣,俱撤回京另用,各鎮凡邊務一切錢糧、兵馬、邊防、剿禦等事,著督、府、鎮、道一意肩承。”

    看見紙上寫的這些文字,楊振一時間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歎氣了。

    如果是當初剛到鬆山出任總兵的時候,崇禎皇帝下了這樣的決心,楊振當然會感到高興。

    但是現在,時過境遷,不僅高起潛沒能害得了他,而且從京師前往鬆山出任監視中官的楊朝進,也並沒有如同其他的太監那樣對軍事作戰亂幹預瞎指揮,也沒有對自己形成什麽真正的掣肘。

    而今他在金海鎮威信已經樹立起來,就算崇禎皇帝再派一個監視中官過來,也不會對自己起多大的幹擾作用。

    因此,見到紙上的文字,楊振的心中反倒對崇禎皇帝的輕諾、寡信與善變,有了更多的體會。

    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一個規矩定下來以後,不能老是改變,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最終傷害的,其實隻有自己的威信。

    楊振知道,崇禎十三年詔罷各鎮內臣之後,沒出兩年,崇禎皇帝發現文官們不聽話,老騙自己,於是就又改變了主意,又開始重用內臣中官了。

    想到這裏,楊振搖頭苦笑了一下,然後隨手把那張紙遞給了一邊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張得貴,隨後張口朝方光琛問道:

    “廷獻賢弟,遼西呢?遼西各路兵馬如今怎麽樣了,可有什麽新的動向?我叫你打聽義州城的消息,打聽到了嗎?”

    方光琛聞言,當即笑著回答道:“自然是打聽到了,嗬嗬,兵部分司的衙署,就在山海關內,遼西那邊有任何風吹草動,也瞞不過家父的耳目啊!”

    方光琛這麽一說,楊振和張得貴也都笑了。

    楊振之前是真的沒有想到,自己率部脫離薊遼督師府的節製指揮,轉歸山海關兵部分司節製指揮之後,居然會有這樣的好處。

    不僅頭頂上沒有了洪承疇這樣霸道難纏的人物,而且對於遼西各路兵馬的軍情動態,也可以通過兵部分司衙署了如指掌。

    “先說義州城的消息吧,與都督當初所料差不多,新任義州總兵吳三桂,二月裏已經率了一支關寧軍向北移防,進駐了義州城。

    “而且,根據山海關兵部分司收到的遼西塘報,這個吳總兵見滿韃子對他進駐義州城無動於衷,膽子也大了起來,如今正在義州城裏大興土木,照著都督你當初在鬆山城首創的棱堡整修城防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