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六五二章 重炮(1/3)

    抵達金州城外龍王廟船廠的第二,楊振在許寵等將領的陪同之下,去了一趟金州城以及金州城以東的大黑山和金州城以南的南關嶺,然後便對隨船運到了金州灣的重炮做了新的分配。

    楊振在浮渡河南岸觀馬山的伏擊戰當中,繳獲了六十一門重型紅夷大炮,即滿韃子所謂的佑助威大將軍重炮。

    佑助威大將軍,是滿韃子的叫法,如今它們落到楊振的手裏,自然不能再叫佑助威大將軍了。

    於是,這些滿韃子仿製的重型紅夷大炮,在楊振的軍中便又恢複了它們原來的叫法,又叫紅夷大炮了。

    等到這些重炮通過海路被運送到北汛口以後,得知消息的金海北路協守總兵呂品奇、金海中路協守總兵許寵以及南路協守總兵張得貴,全都向楊振開了口。

    他們都希望能夠分得這些重炮的一部分,可以部署在複州城、金州城、旅順口及其外圍的險要之處。

    眼見其他幾路總兵開了,金海西路協守總兵袁進以及襄平伯沈誌祥,也向楊振開口調用一些重炮。

    袁進是希望能夠執行楊振之前提出過的炮船計劃,將新得的重炮裝載一部分上船,增加水師炮船的威力。

    而沈誌祥則是希望,能夠在龍王廟船廠的附近,依山就勢,修建炮台,從而保證船廠的安全。

    然而,與這些總兵大將們的想法截然相反的是,楊振直領的征東先遣軍炮兵營參將楊珅,則向楊振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建議和設想。

    楊珅建議將這些重炮集中起來使用,從而為征東先遣軍,同時也是為金海鎮,建立一個強大的重炮營。

    楊振所部兵馬,去歲在遼西的東官溝臥牛溝伏擊戰之中,已經繳獲了二十二門滿韃子鑄造的重型紅夷大炮。

    這一次,又繳獲到了六十一門,如果把這些重炮全部集中起來使用的話,那麽金海鎮下將會立刻出現一支其規模超過滿韃子任何一旗的重炮隊伍。

    對於楊珅希望接管這些重炮,組建一個大重炮營的設想和提議,楊振當然是極為讚同並且讚賞的。

    在他眼裏,重炮紅夷大炮也好,中型火炮也好,隻有集中起來,統一使用,才能夠發揮出它們最大的威力,才能體現出它們最大的價值。

    畢竟,這個時代的火炮,並沒有多少的精準度,一旦化整為零,分散使用,那就沒什麽太大的價值了。

    所以,楊振的心中,十分讚成楊珅的提議,完全傾向於隻將繳獲帶回的數百門中型火炮分發下去,然後以這些十分珍貴的重型紅夷大炮為主,建立一個上規模的重炮營。

    但是,麵對呂品奇、許寵、張得貴以及袁進、沈誌祥等人的熱切期待,楊振卻又不好給他們潑冷水。

    畢竟,類似佑助威大將軍這樣的重型大炮,對於守城作戰來,意義非凡。

    如果複州城和金州城等處的城頭上有了與滿韃子同款的重型紅夷大炮,那麽滿韃子一方重炮的威力將大打折扣。

    因為同樣的重型火炮,一旦部署在了高達數丈的城頭上,一旦用上了金海鎮的彈藥廠生產製造的火藥,其射程和威力將遠遠超過滿韃子一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