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六四七章 形勢(1/3)

    隨著黃台吉對多爾袞等人的處置決定的公布,大清國對金海鎮的第一次征剿戰爭,也暫時告一段落了。

    在這場戰事之中,大清國出動了一堆王爺,出動了數萬大軍,然而卻勞師糜餉,損兵折將,最後無功而返。

    多爾袞率領的大軍氣勢洶洶而來,結果不僅沒有收回先前丟失的複州、金州和旅順,而且還又搭上了一座熊嶽城,實實在在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城池又折兵。

    黃台吉對此當然極其不滿意,不僅對多爾袞本人不滿意,而且對從征諸王以及從征各旗都很不滿意。

    但他也很無奈,也很無力,隻能快刀斬亂麻地處罰了與自己積怨已深的多爾袞、阿濟格兩人而已。

    至於鄭親王濟爾哈朗以及智順王尚可喜、恭順王孔有德,他卻不能再輕易處分了。

    按理,鄭親王濟爾哈朗與英親王阿濟格兩人的表現大同異,都是光出兵,不出力。

    相比之下,鄭親王濟爾哈朗的人馬,更是一仗沒打,就全師撤回來了。

    照理,英親王阿濟格因此被奪了才得到不久的和碩親王爵位,又降回了武英郡王,那麽鄭親王濟爾哈朗也應該如此才公平啊。

    但是,黃台吉沒有這麽做,他可不想把鄭親王濟爾哈朗徹底推到多爾袞兄弟那一邊去。

    黃台吉身邊的那幾個內三院大學士,全都看出了多爾袞為自己以及為軍前諸王自議死罪的用心。

    如果黃台吉將濟爾哈朗、尚可喜、孔有德這幾個人,與多爾袞、阿濟格兄弟綁在一起處置,全都給予降爵、罰銀、奪牛錄的處罰,那就等於幫了多爾袞的大忙,等於硬生生地將這幾個人打成了多爾袞的同黨。

    黃台吉雖然被氣得不輕,差點氣昏了頭,但他一點不傻,在範文程、希福、剛林等人的勸諫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

    同時,將阿濟格調往海州,將孔有德調回盛京,而且讓濟爾哈朗帶著尚可喜到鴨綠江上去造船。

    獨獨留下已被降為睿郡王的多爾袞,戴著個奉命大將軍的高帽子駐守蓋州城,率領他的正白旗人馬,頂在大清國對峙金海鎮的一線,築城,屯田,備戰。

    對此,多爾袞、阿濟格兩人心中也非常不滿,尤其是阿濟格的心中更是充滿了對黃台吉的怨氣。

    你黃台吉對多爾袞該怎麽處分就怎麽處分,多爾袞是奉命大將軍,是這次征剿金海鎮的主帥,勞師糜餉,損兵折將,原本就該他負責任,你黃台吉處置他就完了,幹嘛老是牽連到老子的頭上呢!

    再了,圍城打援的主意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出的,見勢不對就提議撤軍的人,也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他一仗沒打全師撤回,你黃台吉怎麽不奪他的和碩親王爵位呢?

    令阿濟格尤其憋氣的是,自己是先汗之子,堂堂一旗之主,和碩親王,難道地位竟然還不如尚可喜、孔有德這兩個明軍降將嗎?

    恭順王孔有德丟了大批重炮,對了幾乎全部人馬,為什麽不奪爵,不罰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