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六三六章 逃了(1/3)

    許官堡外的許官橋,與熊嶽城南門外響水河上的石拱橋大同異,雖然沒有熊嶽城外的石拱橋模樣壯觀,但是它們的基本結構卻也類似,隻是它橋麵平整沒有拱起而已。

    但橋下麵的拱形橋洞,卻是類似的,正中間是一個大的橋洞,正好位於河流的主河道上方,兩邊靠著河岸不遠處各有一個一些的橋洞。

    而在相鄰的兩個大橋洞之間,卻又有一個位於水麵之上的涵洞,方便在河上出現大洪水的時候行洪過水,以免整個石拱橋被超大流量的洪水衝垮。

    而那兩個位於水麵之上,同時位於橋麵之下的涵洞,卻正是潘喜安放大批萬人敵和爆破筒的地方。

    為了能夠一舉炸塌這個石拱橋,潘喜不惜安放了大量的萬人敵和成捆的爆破筒,將兩個的涵洞填的滿滿當當。

    同時也為了防止掉落,也為了防止被細心的韃子發現,他們在安放完了爆炸物以後,還細心地用土石將涵洞的兩頭堵死,並將導火索掩埋在了土石當中。

    過於複雜的設置,避免了涵洞中的爆炸物被沿河風吹掉的意外,也避免了被橋北值守的鑲白旗滿韃子發現的危險,但卻給自己在最快的時間內引爆帶來了不的麻煩。

    潘喜跟楊振一樣,根本沒有料到阿濟格的鑲白旗過河以後,竟然會派了一隊人馬回來駐守橋頭,所以當這個情況出現以後,當時他就有點傻眼了。

    那之後,他又想到了別的辦法,比如弄一條船裝滿火藥,在戰鬥打響的時候,劃到最大的橋洞下麵去引爆。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自己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大橋洞距離河麵有一段不的距離,就算到時候漲了水,裝滿火藥的船也成功引爆了,炸塌上方橋麵的機會仍然很很。

    這個出身淒慘的潘喜,雖然大字不識幾個,可是自從跟著楊振出寧遠以來,他就一直再跟各種爆炸物打交道,已經多多少少地摸索出了一些有關爆炸方麵的技術和經驗。

    比如,在大不同的空間之中,放置等量的爆炸物,其爆炸產生的威力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空間越,等量爆炸物爆炸時所產生的威力就越大。

    這些有關爆炸的常識,根本不需要有人專門去告訴他,去教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和摸索之中,他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

    這也是他為什麽選擇把大量的爆炸物安放到最的涵洞之中,然後又將涵洞的兩頭,用土石堵住的另一個原因。

    同理,這也是他在最後的時刻,為什麽果斷放棄了使用船隻運送爆炸物,然後將橋麵炸塌這個選項。

    他知道傍晚的時候,河水會跟著河口的潮水一起上漲,但他卻不敢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當戰鬥打響的時候河水剛好上漲到合適的位置。

    一旦到了關鍵的時候,他不能一舉炸毀橋麵,那可就麻煩大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