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六三一章 建言(1/3)

    多爾袞確實撤軍了,但是卻並沒有一口氣撤出太遠。

    他們糧草輜重不多了,但畢竟還有一些,有了這些東西,撤軍的速度就快不起來,就不可能像阿濟格帶領的鑲白旗人馬那樣疾馳而走。

    尤其是恭順王孔有德和正藍旗漢軍固山額真巴彥所指揮的重炮隊伍,行動極其遲緩,根本快不起來。

    多爾袞撤軍北返的第一程,隻走到了永寧監城舊址一帶就停下了。

    這個所謂的永寧監城,原本是大明朝設在遼東的苑馬寺監的治所,是大明朝在遼東專門為邊軍牧養戰馬的地方。

    萬曆末年大明朝兵敗遼東的時候,這個遼東苑馬寺監就漸漸敗壞了。

    等到崇禎年間,大明朝徹底失去了遼東半島以後,這個永寧監城當然更是一匹戰馬也沒有了,早已在多年的戰爭當中成為了一片廢墟。

    如今到了崇禎十三年,曾經繁盛一時的遼東苑馬寺,曾經繁盛一時,戰馬最多時多達數萬匹的永寧監城,也就隻剩下了一片規模龐大的斷壁殘垣而已。

    精明的多爾袞撤軍到了這裏,擔心在北歸的路上遭遇伏擊,便順勢以廢棄的監城斷壁殘垣為營盤,臨時停留在了這個地方。

    “睿王爺,大將軍王會議既然已經決定撤軍了,正該一不做、二不休,快速趕回蓋州城去,何必這樣瞻前顧後走走停停?還請睿王爺下令,讓大軍盡快起行!”

    鄭親王濟爾哈朗原本奉命率領鑲藍旗大軍居前,為先導,是撤軍的第一梯隊,但是當他行至永寧監城遺址附近的時候,被多爾袞派人叫停,叫他在永寧監城臨時紮營等待後隊。

    若非如此的話,此時的他快馬加鞭應該已經看得見曾經的熊嶽城了。

    這一點,讓他十分不爽,因為掩護落在後麵的重炮隊伍撤退,是饒餘郡王阿巴泰的事情。

    所以,多爾袞一到永寧監城遺址內的臨時駐營地,鄭親王濟爾哈朗就匆匆忙忙地趕來見他,而且進了多爾袞的大帳一見麵,就向他發起了牢騷,並請他下令繼續撤軍,並且說道:

    “一旦複州之敵和西屏山一帶的南軍反應過來,得知我們已經撤軍,他們勢必要趕來,銜尾追擊,到時候我們反而麻煩。”

    聽了濟爾哈朗所說的話,多爾袞本來皺著的眉頭,竟然舒展開了,臉上也有了一些笑容。

    原本看著濟爾哈朗的目光,也轉向了一邊陰著臉坐著的阿巴泰和跪在地上的孔有德,最後把目光落在了孔有德的臉上。

    “恭順王,把你方才對本王說的話,跟鄭親王也說一遍吧!”

    顯然,多爾袞下令大軍暫時停留在永寧監城一帶觀察形勢變化,乃是出自恭順王孔有德的進言。

    “鄭親王爺,奴才——不幸生為漢人,出身南朝軍中,是以對南朝軍將戰場之德行,最是熟悉不過,有險則一哄而散,有功則一擁而上,正可謂退則如鳥獸散,進則如一窩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