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五五二章 看法(1/3)

    當然了,祖大壽親自來一趟,也不光是為了向楊振通報滿韃子國內的這些消息。

    所以,兩個人的話題很快就又轉到了接下來遼西遼東的戰局布置上麵。

    祖大壽問道:“老夫聽說,朝廷叫你開鎮旅順口,要你執行東攻西守之方略?”

    自從洪承疇以薊遼督師的身份出關北上,移駐寧遠城以後,朝堂上對於遼東戰事的各種安排,就開始陸陸續續地傳到鬆錦軍前了。

    這些安排,根本瞞不住祖大壽這樣的人物,而且也沒有必要去瞞他了。

    因此,楊振開誠布公地對他答道:“沒錯。這正是小子對天子提出的建議。關外的局麵,非如此則不足以扭轉。我們若隻是止步於遼西,則將始終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

    祖大壽聽了這話,重重地點了點頭。

    對於楊振所說的這個情況,他在山海關外這麽多年,又豈會一點沒有洞察?

    隻是以前,他從來也沒有敢於這樣設想過,可以從遼西派出一支兵馬橫渡遼海,深入敵後打下複州,打下金州,最後奪取旅順口。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他從來沒有想過遼東的仗可以這樣打,而且直到現在他也不相信這個事情真的能成功。

    當然了,祖大壽心裏知道,類似這樣的事情並非沒有先例。

    早在天啟年間的時候,的確有人這麽幹過一回,那個人叫毛文龍。

    可是,毛文龍後來是什麽下場呢?曾經煊赫一時的東江鎮又在哪裏?

    而且即便沒有毛文龍沒死,東江鎮沒有敗亡,若叫祖大壽率軍去海對麵的敵後作戰,他也沒絕不會去。

    因為他的家族及其麾下部將們的產業,都在遼西,都在關寧鬆錦這一帶。

    他是遼西目前這個局麵下的既得利益者,又豈能舍棄了眼前的這一切,而奔向完全不可預測的大海對岸?

    所以,即使他曾經一度想到過可不可以在敵後開辟新的戰場,以便減輕遼西防禦的壓力,那也隻是一閃念而已。

    誰去都可以,反正他的遼東軍不會去。

    祖大壽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後,久而久之,繞到敵後另辟戰場的戰略,也就漸漸從他的視野之中徹底消失了。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這個屢屢給他“驚喜”的楊振,竟然在最得皇帝信重,最有可能取代自己的時候,主動向皇帝提出了要率部移防到金州旅順去的建議!

    對祖大壽來說,楊振移防到所謂金海鎮去這件事,比起崇禎皇帝封他為錦義伯,更讓他感到由衷的高興。

    祖大壽在錦州城中眼睜睜地看著楊振立下一個又一個耀眼的戰功,快速地崛起於自己的身邊,這讓他充滿了對未來的焦慮。

    崇禎十二年十月裏滿韃子大軍圍攻鬆山城的時候,鬆山城北邊不遠的錦州城,還有鬆山城南邊不遠的杏山城,皆有重兵駐守,但卻沒有一兵一卒前去救援鬆山城。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奇怪的局麵,可以說,就與祖大壽本人及其麾下諸多部將的這種複雜心態直接相關。

    他們自己不想跟滿韃子的大軍死磕,同時也不希望別人在與滿韃子的死磕中取得勝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