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五四三章 返程(1/2)

    大明朝有自己的屯墾製度,邊疆地區開墾出來的田畝多數都歸衛所所有,衛所分給軍戶,由軍戶耕種。

    後來衛所軍戶製度廢弛,邊疆地區駐軍糧食需要從外地運輸,然後就搞出了開中法,開中法搞了一陣子之後,被商人們發現了一個漏洞。

    他們發現從外地千裏迢迢運糧食到九邊地區,路途遙遠,損耗太大,成本很高,這麽做不如在九邊地區直接開荒屯田種糧食,然後就近供給邊鎮,換取朝廷開中法承諾的鹽引。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山右的商人們就開始這麽運作了。

    到了隆慶、萬曆年間,終於通過他們在朝堂上的代理人,讓朝廷批準了這樣一個在邊關軍屯以外搞商屯的政策。

    他們打著商屯的旗號,占有了邊疆地區大量無主的宜耕的土地,名義上是要邊軍生產糧食。

    一開始也的確是這樣做的,但是漸漸地他們發現,把糧食提供給邊軍換取鹽引,遠不如直接把糧食賣給邊外的那些北虜更賺錢。

    再後來,他們就更是發現,賣給北虜,不如賣給更加缺糧,出價更高的東虜。

    山右商人與東虜的關係,就這樣漸漸地建立起來了,於是他們也就在通虜資敵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這一次,張家口堡內的八大家被楊振連根清除以後,他們名下的那些商屯土地自是落到了楊國柱的控製之中。

    這些土地上麵,原本有不少佃戶,不需要額外墾荒招佃,用來安置那些需要裁汰下來的老弱不堪之軍,最是合適不過了。

    有了楊捷、楊倫在張家口那些豪商巨賈家裏搞到的大筆銀子,打法老弱病殘退出現役,騰出餉額的遣散費有了。

    抄了這些豪商巨賈的商屯以後,用來分配給他們的帶著佃戶的熟地有了。

    如此一來,那些在宣鎮軍中幹了很多年的老弱病殘軍士及其家人的生活,也就有了依靠和保障。

    到了崇禎十二年十二月底,蓋著鎮朔將軍大印的嶄新地契,開始成批成批地發放了出去。

    楊國柱連上報朝廷的這一關都免了,直接以鎮朔將軍宣府總兵官的名義,確認了宣府軍現有將士以及遣散安置將士對他們名下土地的所有權。

    到了崇禎十三年一月初,宣府軍在宣鎮轄內跑馬圈地的事情,終於被人彈劾到了朝堂之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