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五三七章 愁雲(1/2)

    張家口堡,修建於大明宣德年間,自從修成開始,即號稱塞垣第一衝要,是大明京師防備北虜的一個重要軍事隘口。

    當然,伴隨著大明朝與北虜之間不斷的開邊互市,這個曾經的軍事隘口,逐漸演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沿邊貿易門戶。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一直到後來的幾百年間,其軍事上的作用時有時無,可是其在南北商貿上的作用卻無時不有。

    當然,崇禎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張家口堡,迎來了其商貿開拓史愁雲慘淡的一天。

    昨天後半夜裏,堡城北邊的煙墩台上,突然點起了烽火,搞得堡城裏邊的商民百姓提心吊膽了半宿。

    每年秋冬季節,塞外的胡虜一旦扛不住風雪酷寒的肆虐,就要破邊而入,大肆搶掠。

    張家口堡的堡城雖然高大堅固,地勢險要,可是卻有過許多次被北虜打破,並被搶掠一空的時候。

    即便是大明朝邊防齊備、國力相當強盛的嘉靖、萬曆年間,這樣的情況也沒能避免,總是隔些年就要上演一回。

    現如今朝廷的邊備,已經廢弛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如若不是宣府上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偷偷摸摸地與北虜繼續互市,那麽以現有的邊備情況,張家口堡恐怕早就被北虜或者東虜打破多少回了。

    所以,昨夜的烽火一舉,登時讓堡城裏的商民百姓人心惶惶。

    好在一夜無事,到了二十一日早上,宣府鎮北路分守參將楊捷關閉了堡城大小門,並在堡城南門承恩門、東門永鎮門以及小北門內張貼了布告。

    布告上說,查知有大股塞外馬賊入邊劫掠,可能來攻堡城,叫城內所有商民百姓關門閉市,各自居家,不準外出,以免奸細混入。

    堡城內宣鎮北路分守參將楊捷發布的這道布告,讓大部分商民百姓放了心。

    對他們來說,不是塞北胡虜大舉來犯就好,隻是一些餓瘋了的馬賊而已,哪能打破城牆高固內有兩千宣鎮兵馬的張家口堡啊。

    但是,對堡城中的山右商會八大家中的範家來說,他們的老家主範永鬥卻從中品出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當日午後,堡城東門裏,俗稱範家街的巷子深處,一座坐北朝南重門疊戶南北三進東西各有跨院的九連環大院之中,位居正中的院落正堂上,正有一些人在聚眾議論著分守參將楊捷的布告。

    堂上一張羅漢床,上麵盤腿坐著一個須發有點花白腦袋有些前禿的幹瘦老頭,那老頭手裏拿著一杆旱煙杆子,眯著眼一口一口地抽著。

    羅漢床的前麵,分左右擺著一張張太師椅,椅子與椅子中間擺著小幾,幾上擺著精美的金鑲玉茶具。

    堂中,人前還點著幾個燒得很旺的銅盆火爐,雖然是大冬天,但卻一室皆春,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冷。

    “楊捷這個娃娃,懂個什麽,又不是北虜犯邊,隻是百十個餓瘋了的蟊賊攔路搶劫,也能嚇得叫全城關門閉市,不得外出?哼,白給他們那些銀子,隻是喂了狗了!”

    坐在羅漢床左手第二把椅子上的一個富態中年人端著茶碗,抿了一口,先是有些恨恨地說了這麽一番話,然後對盤腿坐在羅漢床上的那個錦衣老者說道:

    “鬥爺,咱們到底走不走了,這事要是不急,咱就再等上一等,左右也鬧不了幾天,要是還按原來的打算走,俺們王家自然是唯您馬首是瞻,都收拾好了,抬腳就能走!

    “但是,那得您老人家出麵,或者讓三拔兄出麵,去找那個娃娃說一說,咱們駝號先不動,車行也不動,先讓家裏女眷老小回老家!王家捐銀助餉少,說話沒分量。但是您的話,想必他這個愣頭青不敢不聽!”

    這個富態中年人說完,又拿起那盞金貴無比的金鑲玉茶具喝了一口,捧在手裏,仔細端詳,似乎說完了這話,他來這裏的目的就算達成了一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