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五二六章 離散(1/3)

    接下來的兩天裏,崇禎皇帝對遼東各項事務的安排,陸續在朝會之上通過,並很快就傳了出來。

    不管崇禎皇帝在這兩天的朝會上經曆了怎樣的唇槍舌劍,總之,楊振一直擔心的情況並沒有出現,這一次,崇禎皇帝並沒有臨時變卦。

    雖然楊振沒有親眼看到詔書聖旨,但是奉命向楊振傳遞消息的盧誌德,卻把朝議的大致結果一一告訴了楊振。

    崇禎皇帝先後兩次召見楊振的時候所做出的的重大決定,都一一兌現了。

    楊振受封為金海伯,祖大壽受封為錦義伯,沈誌祥受封為襄平伯。

    同時,洪承疇這個薊遼總督也要在年底以前出關北上,坐鎮寧遠城,開始真正擔起督師薊遼的重任。

    至於遼東巡撫方一藻,則被免掉了遼東巡撫的職務。

    但是,由於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及楊振幫他說情,崇禎皇帝最後並沒有將他閑置不用,而是給了他一個兵部添注侍郎駐山海關專理分司軍務的職事。

    兵部添注侍郎這個說法,有點像兵部編外侍郎的意思。

    大明朝的六部編製多少官員,一開始都是有定數的。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比如兵部,除了兵部尚書之下,下麵有一個兵部左侍郎,一個兵部右侍郎,然後就是各司的郎中,各司郎中下麵,就是各司的主事們。

    而所謂添注侍郎,多數都是臨時設置的,目的是專任該部某一項事務,或者專理該部某一件事情的,這件事情一結束,這個職務也就隨即撤銷了。

    方一藻這回所得的這一個兵部添注侍郎,就是這種類型的職事官,屬於因事而設,事畢則罷的臨時官銜。

    崇禎皇帝本來是要罷免方一藻的,之所以最後給方一藻這樣一個職務,主要是看在楊振為他求情的麵子上。

    楊振替方一藻求情,讓崇禎皇帝覺得,這個方一藻仍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雖然他節製不了祖大壽麾下的遼東軍,但是對楊振所部兵馬還是很有影響的,所以對於朝廷節製指揮楊振所部還是有用的。

    恰好根據兵部尚書陳新甲的提議,今後楊振所部的兵馬要轉隸京營,兵部對楊振兵馬的節製指揮,要通過山海關的兵部分司來進行。

    這樣一來,山海關的兵部分司衙署,就需要安排一個對楊振有影響的人來主理。

    崇禎皇帝略一想,就把這兩個事情二合一處理了,正所謂一事不煩二主,對楊振所部兵馬的節製指揮,還是得交給方一藻來辦。

    可是如何安排這個方一藻呢?

    崇禎皇帝還真是費了一番腦筋。

    方一藻身為遼東巡撫,駐在寧遠城中,卻不能有效節製指揮寧遠城中的遼東軍,這一點讓崇禎皇帝對他十分不滿。

    這一次,崇禎皇帝將他從遼東巡撫位置上拿下來,是對他的一個懲處,自然不可能再給他一個更高的或者平級的職務。

    可是既然還要用他,那麽將他從遼東巡撫這樣的高位,一下子直接降到山海關兵部分司郎中的位置上,卻又有點過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